Day 10 太忙碌的一天
事後想想,那個空檔如果做了,是不是會更有交代?是拖延,還是一種放過自己?還是連自己都覺得可惜的錯過?

面對產業趨勢焦慮,我們真的需要知道「什麼最賺錢」嗎?
⏳ 趨勢焦慮,是這個時代的集體心病 「未來做什麼比較賺錢?」「是不是應該學AI?」「還來得及轉職嗎?」 這類問題我常常從朋友口中聽到。它們看似是在尋找方向,實則是一種對未來的不安。面對變動快速的時代,我們好像永遠處在「該不該趕快做點什麼」的焦躁裡。 但我總會反問一句:我們真的需要知道答案嗎?對個體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有那麼大…

醒来,不愿醒来。 一个大学生的精神状态
日复一日,灵魂下沉,欲望在算法中浮现,自习室里的我们像是无声的机器

財務創傷的代間傳遞:家庭和社會制度改變「看待錢」的方式,加劇經濟焦慮循環
若孩童長期暴露在經濟壓力中,會影響其大腦對壓力的反應方式,進而影響成年後的風險感知與金錢決策。

【生活随笔】我有一个孩子,名叫“焦虑”。
我在痛苦中成长。

冰雹书单·2025年第1期|慢慢长大的必修课:权力、亲密关系、衰老
2025年1月至3月,我读了5本书。它们从不同角度回应了这些关乎成长的深层议题。如果你也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确定下一步往哪走,或许这份书单能为你点一盏灯。

不確定也沒關係:如何在迷惘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本文分享了我從設定公職目標到迷茫的過程,並討論了如何在不確定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在面對焦慮和不公平時,我學會了反思自己真正的需求,並開始嘗試與熱情相關的事物。最終,我認識到迷惘是成長的一部分,並接受了不確定性的存在。
應對不確定性:如何將未知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研究顯示,過度追求確定性反增27%焦慮,而擁抱不確定性能促進大腦可塑性、提升共情力與創造力。不論是職場挑戰還是人生抉擇,這篇指南教你培養彈性心態,從容應對變化。

說來也沒什麼
自言自語的日記加一XD
中产阶级的“非塔尖优势”:小而美的自在人生
作为中产,我们做不了塔尖人能做的宏大之事,但我们能做让自己愉悦、小而美的事情,这是塔尖的人做不到的。

98期夜话回放 Mary Ventura 社交媒体和购物欲
我们和书一起看看社交媒体给你的焦虑

閱讀筆記《即使徘徊,我們還是會走向明天》
★不管現實是背離期待,或者按照計劃如願進行,一切都是自我世界的延伸。

在澳洲,窥视自我人性的黑暗面——兼反思永居身份热现象
还远未到绝望之地,游戏既然已经开始了就得玩到最后,不然白瞎了当初花重金买这破游戏的钱啊!

写作是一场自我的缠斗
写作它不能承担任何拯救的责任,它只是我理解自己,以及我跟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

等待成績時的焦慮,改善的8個方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大學時考完期末考後,一直焦急地等待成績出來,明明知道成績到最後一定會公佈,但就是忍不住焦慮 回想起來,我在大一和大二時常常這樣,後來就發現原因可能是自己當時比較少有一個持續性的課外興趣 因為以前在高二和三,幾乎很多焦點都在讀書到,大學之後,則需…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如何協助修復自律神經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達賴喇嘛稱為『能使所有人受益』的書,作者經歷修行、還俗、憂鬱、漸凍、死亡的旅程,最後留下的珍貴金言,竟可以幫我們修復自律神經與人際關係?!

從內容到廣告:現代商業雜誌為何失去了實質內涵?
在繁忙的城市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地鐵車廂內、咖啡廳的一角,一個個打扮得體的中產上班族手握着最新一期的商業類雜誌...
Anxiety
好像抓住了焦慮的尾巴...好啊~終於讓我逮到你了

紀念23,再見23
我好想按住時間,不想讓它走得那麼快...

39.6kg
我的发小朋友、出入境大厅的警察、牛肉汤锅店的老板、社交媒体上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最近路过我时,都会对我的体型给予一些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