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陰魂不散的大英博物館

MaryVentura
·
·
IPFS
·
「什麼?在大英博物館裡自殺?」

我沒有去過大英博物館,但是卻常常在書裡讀到大英博物館的「芳名」,或者在網絡迷因裡看到有關大英博物館是強盜祖師爺的笑料,真的一整本書都是以非虛構的方式來講述大英博物館裡的鬼故事,這還是真的第一次讀呢。

書封

書封並沒有什麼特別。

鬼故事

大英博物館做研究的人很多,僱員也很多。作者是個美國人,從來都傻傻地以為大英博物館裡裝的都是日不落大英帝國的東西,居然是在一次跟朋友們在倫敦的對話中得知,原來大英博物館裡的東西沒幾件是大英帝國的。😂這下讓這個美國人的興趣提起來了,準備去實地考察一下大英博物館的情況。

作者採集的鬼故事主要有兩種,但是無論是哪種,都通過尋找當事人、見證人、親歷人來以非虛構的方式記錄,其中很多受訪者是大英博物館曾經或者現在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不願意用真實的名字,除了化名,甚至還選擇匿名,只為了給作者講親歷的鬼故事。

一部分的鬼故事是來自遊客。在大英博物館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他們用智能相機拍了照片,其中有一部分遊客的照片上出現了靈異鬼魂,穿著幾世紀前的衣服赫然出現在現在的照片裡。遊客拿著照片去找工作人員辨認,多數工作人員都支支吾吾也不能說出個所以然,更不能告訴遊客我們這裡鬧鬼吧。

另一部分的鬼故事來自內部人員,大部分是巡夜的保安人員。保安人員在巡夜的時候會看到鬼影,聽到腳步聲,莫名其妙地打不開門,清不了場。還有一些鬼故事來自做清潔的。曾有很多清潔工都共同「罷工」,不去清掃埃及蘇丹展覽區,因為那裡有很多木乃伊,而清潔工抱怨說在清潔木乃伊周圍時候木乃伊會動。於是,清潔工死活不去。但是大英博物館不缺人,從來對於拒絕清掃的清潔工都是不願意做就只能換人。

作者甚至幾次都帶了神婆去「參觀」。說是參觀,不如說是去捉鬼。神婆在很多看到鬼或者有靈異事件出現的地方幾乎都能夠準確說出鬼的生前身後事。

在大英博物館內自殺的人們

自殺的遊客

除了因為從世界各地掠奪來的東西身上帶著冤魂,大英博物館內還有不少就是死在館內的冤魂。館內自殺死亡之後的冤魂留在大英博物館裡,是真正的陰魂不散。

「什麼?在大英博物館裡自殺?」

作者曾記錄了一個發生在2000年的自殺案件,這個案件當年並未見報,據說是大英博物館內的高人聯繫了媒體行業另外的高人,才把這件影響極大的博物館內自殺事件壓了下去。

當年,一個似乎被大額稅務纏身的年輕人在大英博物館十多米高的類似lobby的大堂遊客集中的地方從欄杆上縱身跳下,倒在一大片血泊中。據親歷者回憶,倒在血泊中的青年當時還沒有死,但是危在旦夕,被送上救護車就已經宣告死亡了。

一批附近的日本遊客被疏散,大部分驚聲尖叫,有女士更是尖叫不止。可憐的青年沒有留下什麼遺書,字跡,只留下存在存包處的一個雙肩包,沒有什麼特別的。其實,這本書中眾多自殺案件後重複最多的一句話我覺得挺對的,就是「大部分自殺的人都不僅僅只為一個原因。

自殺的員工

員工在工作單位自殺似乎應該是可以理解的?我不知道,但是覺得作者寫到的大英博物館內員工自殺案件實在有點多了呢?不過,要是一個地方從18世紀就開始營業,可能自殺案件應該也少不了吧。難說。

讀到的幾個員工自殺案都是自縊在樓梯間或者地下室這樣的地方。一個員工是很會讀古法語,於是就跟法國妻子結婚,婚後發現似乎日常法語跟他的想像差很遠,法國妻子不喜歡他,他在那個年代沒有辦法面對離婚,於是選擇在工作的大英博物館自殺。

另一個研究院在博物館館門後開始寫字做研究,突然一個穿著奇怪的男人站在面前問她,「你這麼晚一個人在這裡不害怕嗎?」女研究員說「不害怕」。後來男人就似乎憑空消失了。第二天,女研究員跟幾個退休老職工吃飯時候提起此事,說那個男人怎麼走得那麼快,一下子就不見了。結果,一個老員工問了她那個男人長什麼樣子,有沒有八字鬍。女研究員說,對啊,有八字鬍,就是你說的那樣。結果老員工說,「喔,那是我前同事啊!他就是在那裡自縊的,我就知道他還會時常回來看看呢。」⋯⋯

殖民餘孽終究陰魂不散

這本書最值得欣賞的就是對大英博物館殖民罪惡的揭露。作者說,現在大英博物館都還「藏」有超過6000具屍體,其中只有1000多屍體是有名、有出處的,剩下的都堆在地下室,是殖民時代殖民者去很多國家偷盜、搶奪來的。而英國皇室也從來沒有一絲悔意,更遑論歸還了!

或許,沒有去過大英博物館的我,沒有遺憾,也不會去了吧😂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

logbook icon
MaryVentura🌀回文詩人🌀 @字縛雜誌 Founder 書評外的話👉 https://liker.social/@MaryVentur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聽Mary講「小案」
9 篇作品
書評•評書
183 篇作品

書評•評書|John Berger筆下的三個巴勒斯坦小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