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陰魂不散的大英博物館
「什麼?在大英博物館裡自殺?」

《黑色夏天殺人事件》:突然現身的亡者
被裁定死亡的少女突然現身,父親當年因殺害她而入獄,是抑案抑或是出獄的最佳方法? 《黑色夏天殺人事件》是英國小說,講述六年前一個少女失蹤,警方追查後認定少女的父親在餐廳廚房裏將她殺害(廚房裏有大量少女的血跡),雖然一直找不到少女的屍體,但該父親還是被判罪成。六年後,一個女人突然走出來說自己是那個失蹤少女,過了六…

書評•評書|John Berger筆下的三個巴勒斯坦小案
There is no words.

《40歲起的人生課》:有沒有40歲都推薦看的書
我不抱任何期望打開這本由韓國作者金美敬寫出來的《40歲起的人生課》,然後未看完便急不及待向朋友分享這本書,書帶給我意想不到的啟發,不管你有沒有四十歲,都推薦你看這一本書。 當我們可能覺得四十歲已經人到中年,要是沒達到年輕時預期的目標,便覺得希望破滅,苦不堪言;當許多人將四十多歲視同人生的顛峰,對後續毫無規畫…

書評•評書|入秋開始獵巫👉讀《13個獵巫案》
「獵巫從未停止。」這句話要看從誰的口中說出。

《芬莉的殺手日記》:娛樂性十足的小說
之前看了兩本小說也無法投入到小說世界中,心想我需要一本情節豐富的小說,這時候早前預約了的《芬莉的殺手日記》就來到我的書櫃,這是一本典型的娛樂小說,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於是很輕易就投入進去。 小說講述女主角因為丈夫出軌而離婚,一人帶著一對分別兩歲和四歲的子女,入不敷支,信箱全是催繳信,前夫不但無意幫忙,還落井下…

有關約納斯·卡爾松的《密室》(Jonas Karlsson《Rummet》)之書評
最後,筆者想向諸位讀者說的是,如果不是有過(類似)經歷,或許當你讀著約納斯·卡爾松的《密室》也不會身同感受的;但只要你有過(類似)經歷,你即會有深深的體會吧?

马特夜话49期回放 由川口俊和的暢銷小說系列《在咖啡冷卻之前》說開去
MaryVentura 11.26

精彩的序幕:读老舍的《正红旗下》
老舍是我的文学启蒙之一,在我心中占据特别的位置。我最早读的是《骆驼祥子》,那时大概还在上小学。后来又陆续读了《月牙集》和《茶馆》。长大后外国文学读得比较多,很多年没有再读过老舍的书。这次读的《正红旗下》是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是部未完成的遗作,写清朝末年旗人的生活故事。

女人心,海底针:读爱丽丝·门罗的《逃离》
爱丽丝·门罗是当代声誉极高的短篇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国际奖、加拿大总督奖、欧·亨利奖……几乎所有能拿的奖都被她拿了个遍。我平时很少读短篇小说,可也不由得好奇起来,想见识一下这位「加拿大的契诃夫」了。这本《逃离》收录了八个短篇故事,确实与契诃夫的风格有几分相似,故事与文字都平平淡淡。

科学种田:读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
儒勒·凡尔纳是我儿时颇为喜爱的作家,我很小就读过《海底两万里》和《十五岁的船长》,算算已经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了,长大之后我就再也没读过他的书了。或许是一种偏见吧,不过大部分人都把他的书视为青少年文学。这大体上出于三个原因:首先他的书都是幻想、冒险题材,趣味性强,容易吸引年轻读者;...

深刻的观察:读伯特兰·罗素的《中国问题》
1920年罗素受邀访问中国,讲学一年。尽管一路旅途颠簸,后来还差点因为得肺炎死掉,罗素还是对这次中国之旅很满意。当时少有西方学者来华,像罗素这样高级别的就更稀少了,自然成了轰动全国的大事。《围城》里还有一段笑话,一个装模作样的学者自称帮罗素解答了许多问题,不过他没讲明罗素问的不过...

走入幽暗国度:读福斯特的《印度之行》
《印度之行》讲的是英殖民时期印度的故事,作者又是同情印度的知识分子,所以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以为这会是一本反殖民主义的小说。实际读下来,虽说确实有反殖民的成分,《印度之行》主要应该归类为结构精巧的心理小说。因为政治性较弱,反而让小说的艺术价值更持久。

俄国文学爱好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读米尔斯基的《俄国文学史》
这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文学史。这类型的学术著作一般来说都比较一本正经、四平八稳,而这本书毫不避讳作者的个人好恶,彰显个人风格。比起传统的教科书,这本书更像是饱学之士侃侃而谈。文学评论本来就是见仁见智,如果一味追求客观中立、滴水不漏,写出来的文学史最后就只剩下些干巴巴的史实了。

俄罗斯历险记:读果戈里的《死魂灵》
中国的诗歌和散文都是世界一流,几千年历史中积累了无数瑰宝,而中国小说就要逊色不少。古典小说中虽然有几部出类拔萃的名著,其余就都质量平平;现当代小说过于模仿外国文学,学生做的再好终归也比不上老师。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也没什么大不了。说到小说,最厉害的还要属俄国和法国。

传统的土崩瓦解:读钦努阿·阿契贝的《瓦解》
《瓦解》是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于1958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被公认为非洲现代文学经典,是非洲各学校中的必读书,销量足有两千万册。我对非洲文学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在读这本书时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期待。读完后稍微有些失望,觉得这本书虽然不算差,但还谈不上文学经典,此书的声望恐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以外的因素。

人靠什麼活
買書,除了講「緣份」外,亦要講「愛」。為何這樣說,留在最後才說。我曾介紹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傻子伊凡》及《伊凡‧伊里奇之死》,這次又是他的晚年的短篇集:《人依靠什麼而活:托爾斯泰短篇哲理故事》。編輯在書的開首有這樣的介紹:托爾斯泰在一八八O年前後,似乎經歷了一次重大的精神轉折,...

回家:與父母的關係,決定你與幸福的距離
深刻並充滿血淚的生命故事。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

每月閱讀報告(2022/08)
閱讀數量2022年8月閱讀總數為29本,原本以為這個月的閱讀量會低於7月,沒想到最後超出了7月,不過主要因為很多都是漫畫啦。這個月只看了2本小說,但看了6本心靈勵志類別的書,算是一種小小的突破。小說:2本 心靈勵志:6本 商管:1本 漫畫:4套,共17本 繪本:3本主題閱讀8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