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劏房|業租破產 租戶被逼遷 陷居住困局 團體倡增中轉屋助安置 房屋局:沒計劃

香港紀事
·
·
IPFS
·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楊先生居於工廈的一個劏房,去年業主破產、銀行收回單位。面對逼遷,他未能申請直接入住中轉屋,要先入住臨時收容中心。有團體認為,政府應同步檢視現行安置政策,包括再建中轉屋,讓面對屋宇署清拆令,或因迫遷無家可歸的工廈、寮屋、天台屋基層租戶,可獲妥善安置。房屋局回覆指,4,480 個中轉屋單位,約有 2,650 戶,已滿足需要,暫沒計劃增建。居於工業樓宇分間單位住戶,若合資格,可申請中轉屋。
楊先生居於工廈的一個劏房,去年業主破產、銀行收回單位,他要另覓居所。

百呎劏房 月租$4000

搬入工廈劏房近十年,楊先生與十多戶為鄰,每月向二房東繳付租金、水、電費約 4000 元。100 呎的單位,放進了他的家當、床鋪、雪櫃、煮食爐 。工廈不能當住宅出租,楊生說,在同區輾轉居於不同的劏房,最終在相約價錢下,找到如今的居住空間。

楊先生過去每月向二房東繳付租金、水、電費約 4000 元。

業主破產 銀行收樓

去年八月,業主破產,由銀行收回整個工廈單位,二房東沒告知租戶,一方面如常收取租金水電三個月,另一方面卻不時上門滋擾、拆電標等,圖迫走租戶。直至去年 12 月,楊先生始看到銀行在工廈張貼的通告,他才知道業主已破產,單位被接管,於是由 12 月起,他沒再向二房東交租。二房東其後在楊先生門外寫上,他由去年 12 月月至今年 2 月欠租、水電費。

年紀大、沒收入,楊先生難找到新居。

還有兩年便到退休年齡的楊生,自言無讀書、無文化,一直從事運輸、地盤散工。他過去沒申請綜援,也沒輪候公屋,只望自力更生,但他在今年初遭遇工傷,不能長時間走路,無法開工。他現時只靠工傷費以及積蓄維生,礙於年紀大、沒收入,他難以找到新居。

楊先生在去年七月簽新租約,合約條款寫明可租住至 2026 年;但楊生指,現時新業權人(即銀行)不承認租約,也沒登門收樓,其他有能力的租戶陸續搬離,他頓變「非法佔用人」。他已申請過渡性房屋,但仍在等候階段。

關注安置政策連線期望政府重開至少五區的中轉單位。

關注安置政策連線表示,現時推動「簡樸房」雖能夠為劏房戶提供一定保障,但現有政策框架下,對於一群工廈、寮屋、天台屋居民,不時要面對政府部門發清拆令,政策對他們保障不足。租客如因清拆令無家可歸,只能入住臨時收容中心,經核實後可短暫入住中轉屋,但現只有屯門寶田,對居於市區的租戶十分不便。他們也建議,可讓面對迫遷的工廈劏房居民,直接入住中轉房屋。

陳女士(化名)(左),居於唐樓天台屋已五年。

輪候公屋八年 未見盡

另一位患有弱聽的陳女士(化名),居於唐樓天台屋已五年,早年有申請公屋,但礙於聽力關係,陳女士需自資購買助聽器,要再找一份月入超過公屋單人入息上限的工作。她輪候公屋八年,仍未見盡頭。

關注安置政策連線期望,政府能重新檢視中轉屋安置政策,重開至少五區的中轉單位,或提供部分空置多年的公屋單位、簡約公屋、過渡性房屋等,作為臨時住所。

房屋局:暫沒計劃增建中轉屋

房屋局回覆指,截至今年六月底,房委會轄下 4,480 個中轉屋單位當中,約有 2,650 戶,已滿足目前需要,暫沒計劃增建中轉屋。

目前入住中轉屋人士,要通過「無家可歸評審」,及要符合公屋入息資產審查。局方強調,居於任何非法住用用途處所的住戶,其需要與其他公屋申請者無異,政府必須公平處理。至於居於工業樓宇分間單位或其他居所住戶,若符合相關資格,亦可提出申請。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書展受壓|香港書展「下架書」 散書祭遇「不可抗力」 「無處不閱讀」被指煽動

721六年|連續兩年無新拘捕或檢控 至今暴動等罪成21人 當晚做了甚麼?

無處不閱讀|「大書展」以外 獨立書商的新書推介 吳靄儀:這小書展特別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