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閱讀|「大書展」以外 獨立書商的新書推介 吳靄儀:這小書展特別有意義⋯⋯
文|集誌社記者
於深水埗基隆街的獵人書店舉行「無處不閱讀」獨立出版書展暨獨立書店祭今( 18 日)在雨中進入第二天,中午人流不算多,獵人書店店長黃文萱相信,與天氣有關。漫畫家尊子和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亦先後到場支持,吳靄儀說很應該支持獨立書店和出版社,是香港特色。有數間書店和出版社都指,暫時銷情不錯。

吳靄儀:有些書店不能在「大書展」參展
前公民黨立法會議員吳靄儀指,今日到訪是「做一個參加獨立書展嘅人」,希望可以多買一點書。她說對很多書都有興趣,單看書面已有很多想像,不過有些書需要細閱再決定。
吳靄儀形容,今次這個小書展「特別有意義」,因為有些書店不能在「大書展」參展。但她強調,本身就認為很應該支持香港的獨立書店和獨立出版社,因為是香港特色,以及「好多書如果唔係有咁多不同嘅書店出,我哋無咁多好嘅書睇」。

「大家找一個積極方法推廣文化」
獨立書展主辦方早前公布本地獨立出版生態問卷調查,有獨立出版社指,去年有連鎖書店主動接洽,擬出售吳靄儀的金庸小說論集,但最終因作者身分「唔方便賣」。吳靄儀回應指「唔係新聞」,因為近年有些圖書館亦將部分作者的書下架。她說,這樣催生了獨立書展,見到大家找一個積極的方法推廣文化。她形容,鼓勵文學發展的時候,有自由的出版、更多讀者和更多不同的書是非常重要。
漫畫家尊子亦有到場支持,購買了他有份「繪」序的《集誌社》《集誌-我們在地記錄》,及《法庭線》《法庭新聞怎麼做?》和前立法會議員劉慧卿《留下》等新書。他指一直有看這兩個媒體,平時亦有訂閱,「嗰啲嘢(報道)應該不單止嗰個價錢」,故有機會就購入新書閱讀。他又指,對劉慧卿新書以「留下」為主題很有興趣。尊子表示,去年來的時候很多人,故今年提早來到,相對有較多時間看書、買書,可以有時間慢慢看。

中午時分,雨勢相對較大,獵人書店內的人流不算多,大約有 20 到 30 名客人在店內選購心儀書籍。至下午二時許,雨勢減弱,店內人流明顯增多。獵人書店店長黃文萱表示,昨(17日)氣紛不錯,但今日下雨、天氣不好,亦擔心星期日會有颱風,坦言不太樂觀,「打個和就好」。
她續指,已預告惡劣天氣下的安排,若星期日有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或以上級別,或黑色暴雨警告,最後一日活動會延期至星期一。她指主要希望大家用周邊來支持經營成本,推薦自家設計的「無處不閱讀」鎖匙扣和三款貼紙。

1930 年代食譜 補回戰亂「資料空缺」
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呂嘉俊指銷情不俗,這裏小型書展可以和讀者很近距離接觸,「我們可以慢慢同佢哋交流,傾到一啲同書有關嘅嘢,有啲互動係大家都會開心嘅。」他向讀者推薦美國粵菜食譜《沉埋的粵菜檔案》。
他說《沉埋的粵菜檔案》是有記者朋友收到一名美籍華人伯伯提供他祖父的 1930 年代食譜,透過到訪博物館和從口述歷史中找出上世紀 30 至 50 年代美國中菜的演變。呂嘉俊認為,這本書很意義,他指,這些年代中港台三地因為戰亂甚少食譜出版,這本書可以補回當中的資料空缺。

留下書舍書僮 Mandy 說,今年主打的有自家出版的《 H 醫生一千零一夜》,以及《集誌社》的《集誌-我們在地記錄》和《法庭線》的《法庭新聞怎麼做?》。當中《 H 醫生一千零一夜》由一名公立醫院醫生撰寫,分享由實習到現在的事,當中有較感動的做醫生助人的好事,也有對現有醫療制度的感受和觀察。她表示,目前銷量較好的也是《 H 醫生一千零一夜》和《法庭新聞怎麼做?》,兩者不相伯仲;而《集誌-我們在地記錄》因為今日新到貨,或因下雨人流「唔算係超級多」,有少量已售。不過,她指,早前的宣傳因《集誌-我們在地記錄》未完成印刷,而出「模糊處理」,很多人都對這本書很好奇。

藍藍的天多本主打書銷情不俗
早前被拒參與貿發書展的獨立出版社藍藍的天,總編輯伍自禎認為獨立書展的閱讀風氣較重、文學氣息較高,集中到一班高質素的讀者前來支持。他最推薦自己等十多個獨立編輯合著《窄路前行不轉彎》,其他推薦的有年初逝世的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遺作《獄外之囚》、劉慧卿《留下》等等。他指暫時銷量不錯,是預計之內,多本主打書首日都賣了幾十本。
網媒《誌》出Zine 望帶起對性小眾關注
網媒《誌》亦有參與獨立書展,店員 Mo 指,重點推介以「性/別小眾」為主題的《誌 Zine》,特別提到因最近推出的同性婚姻替代框架,加入專題回顧由 2005 年至今 20 年的同性婚姻進程,希望帶起大家對性小眾的關注。她指首日銷量其實不錯,又表示經常說香港人不喜歡看書,但經過獨立書展首日,「我覺得唔係香港人唔鍾意睇書,可能係我哋未必有咁多嘅渠道,或者好似咁樣去集合咁多嘅出版社,去擺一個咁樣嘅書展。」

首次到訪獨立書展的 Isaiah 希望支持獨立書店,他其中一本買了的是《餘生》,講述因工傷離世工人的家庭故事。他指,很多時在新聞看到工傷的死亡和傷亡數字,「但係其實背後有好多佢哋家庭裏面嘅掙扎、故事。」他說本身是神學生的身分,很想了解病患、弱勢的生活和經歷,了解如何在傷痛中和他們同行。
Banting 和朋友一起來獨立書展,他希望「幫襯本地嘅書店」,認為這裏有「比較重要」的書。他預計消費不多於 1000 元,對散文類的書比較有興趣,其中《二十歲》一書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是關於成長,而他成長中有點迷惘,希望可以從書中得到啟發,幫助自己找出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