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剧里学会不再讨好这个世界 —— 从《重启人生》说起

jaded.chen
·
·
IPFS
“不再讨好”,不是因为变得冷漠,是因为我终于不怕失去喜欢的人。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疲惫感?
不是哪件事做得多难,而是活成现在的你,太顺了——顺得像是谁替你画好的轨道,路口不多,退路全无。

这几年我一直有这种感觉。人没出什么大事,但整个人却像一只小碗,表面光洁,底下裂缝密密麻麻,勉强不碎。

直到某一天,我刷到那部被无数人称为“温柔神剧”的日剧:《重启人生》。

故事一开始就很普通,女主麻美30多岁,是个在市役所上班的公务员,和爸妈住在一起,没结婚,也没啥壮志豪情。有点无聊、有点温吞。

但就是这样一个最“普通”的人,突然车祸死亡。

死后,她没有被安排去投胎成某种“好物种”,反而被告知因为没有积到什么阴德,最多只配当个食蚁兽。唯一的选择,是——你要不要从头再来一次人生,把这辈子重启一遍,看能不能积点功德,争取“来生做人”的资格?

听上去像搞笑设定对吧?

但就是这个设定,让整部剧的温度,从“温柔”,变成了“尖锐的温柔”。

重来一遍的人生,真的能更好吗?

第一次重启,麻美只是想着“别再出车祸”、“多帮帮人”,结果她越努力,越觉得生活好像更加沉重

她开始主动照顾老人家、捡垃圾、让座、送外卖时不忘微笑,还努力拼事业,试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还是得投胎当动物。

于是她第二次重启。这次她更努力,换了职业,做了医生,日夜奋战抢救生命……

第三次、第四次……她不断回到起点,不断努力,做别人眼中的“好人”。

但每一次,她都没能逃出那个怪圈:

她越“体贴”,人生越像不是自己的。

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擅长“为别人而活”:

  • 小学时为不惹人讨厌,假装喜欢某个偶像;

  • 高中时为了合群,不敢说自己想考哪所大学;

  • 社会上班后,明明累到不行,还要留下来替别人擦屁股,连一句抱怨都不敢说……

她越努力讨好世界,就越像在复制一份“更顺眼但更陌生”的人生副本。她帮别人过得更好了,自己却越来越不见了

那个“努力活成别人期待”的人,是不是你?

我一边看,一边毛骨悚然。

日剧太克制了,它不像国产剧那样高喊“你要为自己而活”,它只是轻轻一笔一笔,画出一个人是怎么变得“识大体”的——甚至,好像“识大体”本身,就成了压死她的那根稻草。

我们都被教导要通情达理,要善解人意,要换位思考。

但这些话说久了,就成了某种诅咒:

  • 你不回讯息,是“冷漠”;

  • 你不帮忙,是“不近人情”;

  • 你不牺牲,是“太自我”……

我们被逼着要“懂事”,要“分寸”,要“别太玻璃心”……最后你发现,你最体贴的时候,往往也是最不快乐的时候。

她的最后一次重启,不再是为了“做好人”

剧集的后半段,麻美不再纠结于“我要做个积德的人”。

她开始为自己而活,开始拒绝不合理的请求,开始尝试那条只属于自己的路

她不再为别人牺牲自己的时间,也不再强求维系那些“本来就该断掉”的关系。
她开始理解——

有些关系,不回头就是最好的结局。
有些人,不委屈自己才是真正的善待他们。

她还是会做好人,但不是那种“别人说她是好人”的人,而是,她自己愿意的。

那一幕我印象特别深:
她穿着普通的衣服,吃着再普通不过的便当,一边笑着说:

“这辈子啊,就这样过也挺好的。”
“再也不想讨好世界了,太累了。”

我也开始慢慢明白,有些坚持,其实是在放过自己

《重启人生》让我第一次反思:
我是不是也在重复一条“为了别人活”的路?

为什么每次换城市、换工作、换朋友圈,我都急着证明自己“很适应”?
为什么明明很累,还要表现出“乐观又能干”的样子?
为什么从来不敢承认——我其实不想这么活。

这部剧没教你如何逆袭,也没有让你“重启人生变有钱”,它只是在告诉你:

如果能从头再来一次,别再那么早就放弃自己。

最后

不再讨好世界,并不是你变坏了。

而是你终于开始好好地,对待自己了。

重启人生是奢侈的,我们没法真的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不再一味迎合、不再压抑情绪、不再随时待命。

日剧的镜头里,人生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风吹着水波一点点地改道,不大声,但足够动人。

我们也可以不大声改变。

今天起,不再强撑笑脸,不再替别人决定我该怎么活。

不是自私,而是终于醒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aded.chen大概率每天更新,除非那天生活太吵,我没听见我自己的声音。写字、编程、带娃交替进行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成熟的代价,是不是丢掉了热情?

你以为你在教育孩子,其实孩子在教育你

迟到的人,总在和时间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