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陪伴,你是否用錯了方法?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拍攝於高雄旗津海岸


很多人對於「陪伴」的定義似乎不太一樣。

有人認為所謂的「陪伴」需要與對方有實際的互動,也包含言語上的支持、安慰或鼓勵。

另一種陪伴則是不需要特別做什麼事或說什麼話,只要靜靜守護在對方旁邊就好,讓對方覺得自己一直都在身邊不會離棄自己。

其實這兩種陪伴都有正面的效果,也要看實際情況去做不同的因應。

但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才赫然發現原來有些父母對子女的「陪伴」定義是人在孩子身邊就算陪伴,然後再外加許多對子女的「規定」與「安排」,並且以「為對方好」的立場去闡述自己的辛苦,實則是希望孩子聽從自己的指示,尤其在子女飽受身心折磨的時期,強調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孩子走出憂鬱的泥沼,讓人不禁看了替孩子感到心疼,因為這樣的陪伴只是徒增壓力罷了!

其實每個人必定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也有許多自以為是的想法,要如何突破這些局限,我認為就是多閱讀及請教專家的建議,而不是自認有付出許多努力就是對的,很可能完全走錯方向或用錯方法而不自知,讓事情在乍看之下似乎按照自己預期的結果去進行,殊不知反作用力勢必會來的又急又快。

只要是人肯定都會有盲點,而不斷與人溝通對話,偶爾聽聽他人不同的意見,肯定都能讓自己有不同的思考角度,進而修正自己過去的錯誤認知。

你想要什麼樣的「陪伴」方式呢?又或者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陪伴父母或孩子呢?歡迎留言區繼續聊聊。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令和元年的人生遊戲(引發評審激論的直木獎決選小說‧令和時代,躺平至上?)

《Bibbidi Bobbidi 魔法學院》系列1~3 (迪士尼故事派對)

娼婦的書架:那些帶我走出黑暗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