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許不是最優秀的媽媽,但是是我最特別的媽媽

努力日更的昕儿
·
(修改过)
·
IPFS
·
在我成長過程中,不止一次我覺得媽媽很自我,甚至覺得她有點自私和不負責任。但隨著年歲增長,特別是這幾個月和她相處得比較密集,我慢慢開始看懂她。


我媽媽其實是一個很會隱忍的人,她不是那種會把情緒掛在臉上、什麼都直接說出來的人。她總是盡量避免衝突、避免撕破臉,甚至在一些場合會選擇默默吞下自己的委屈。她會顧慮別人的感受,也會為孩子做出很多看不見的退讓。


她不是沒有情緒、沒有原則,只是她的原則一直被壓在心裡。長大後的我才知道,她選擇離開我們,是因為當年我爸一次又一次地背叛、出軌,觸碰了她的底線,傷得太深了。那不是一時衝動的選擇,而是一種耗盡、痛到不想再承受的選擇。


小時候,我看不懂,只覺得她把我們也丟下、不要我們了。但現在我漸漸明白:她只是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失去了繼續撐下去的力氣。而那份痛,雖然無法同感身受,但我長大後也開始能理解。


更讓我驚訝的是,在最近的聊天裡,我媽媽反而成了我生活的某種「輔導師」。她說:「人活著,別人怎麼看你一點都不重要,多錢有多錢的活法,少錢有少錢的活法。你快不快樂,是自己的選擇,是心態影響。媽媽只希望你們幾個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不結婚不生育也沒關係,你們怎麼開心怎麼來就好。」


她不是學者,不是名人,受過的教育也不多,只是一個小時候默默為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付出、成大後爲丈夫孩子們付出的普通女人。但這這番話,卻比我聽過的任何勵志演講都來得真實而直接、很有力量。


(側面也反映出當今社會的制度,婚姻從來沒有給女性帶來任何好處,所以結過婚的女性多數不會建議“人生要結婚”,以後有機緣的話,我整理一些身邊真實故事分享。)


媽媽不是完美的,她也曾讓我困惑、讓我難過、讓我質疑過我們的母女關係。但現在的我更願意放下對她的苛責,重新去理解她那個角色——一個在情感裡受傷卻還是溫柔待人的女人。


她不像電影裡那種偉大母親的形象,也不是什麼人生導師,但她以一種很靜默的方式提醒我什麼叫做「真實地活著」。


她教會我,不是每個人都能無堅不摧,但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在傷痕裡繼續長出善良與堅持。她也讓我明白,人生裡很多時候,你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詞句,只要一句「自己感受最重要」——就足夠給我勇氣扭頭走開,繼續往新的方向走去。


也許她沒那麼多大的成就和光輝事蹟,但她是我這段人生中,一個無聲卻不容忽視的力量。


而這種力量,我現在慢慢學著。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