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殖民:TikTok背後的感官解構工程

Tony_Chan
·
·
IPFS
·
當快樂變成一種節奏慣性,你的感官就不再屬於自己。

TikTok 並不只是娛樂平台,它是一套感官訓練系統
從三秒一高潮、五秒一轉場、十秒一笑聲,這些看似隨機的剪輯節奏,其實是對感官主權的系統解構。用戶以為自己在選擇內容,其實只是依照演算法節奏跳舞。

這並不是說 TikTok 「有毒」,而是它透過節奏訓練你的觀看方式與快感節律,讓你習慣於不思考,只滑動;不連結,只消費;不沉澱,只反射。

這是一場節奏的殖民行動,讓你習慣於一種屬於別人的觀看節奏,直到你無法再以自己的節奏感知世界。


觀看權的轉移

在這套系統中,觀看不再是主動行為,而是一種自動服從。
TikTok 的介面與推播邏輯會令大腦習慣於「內容自來」、「刺激不斷」、「沒內容就焦躁」的循環中,逐步關掉深層記憶與邏輯處理的閘門

而這,正是節奏最強的控制形式:它不命令你,而是讓你生理上無法離開


快樂的節奏幻象

你以為你每日得到很多「快樂」,其實你每日只是經歷很多「快樂反射」:
一段好笑片段 → 快感 → 滑走 → 再一段 → 快感 → 滑走。
這不是娛樂,而是感官與注意力的工業化生產線。你不再選擇,只在回應。

而這種回應性,正是思考力、判斷力與主體性逐漸瓦解的開始。


結語

當節奏不是由你決定,而是由平台替你選擇,
那你的注意力,其實已經不屬於你。
這不是娛樂成癮,是節奏主權的剝奪。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Tony_Chan思辨是習慣,語氣是武器。 不為共識而寫,只為語境留下裂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Tone Civilization
13 篇作品
Social Optics
4 篇作品

「唔好諗咁多」:一個語氣殺手的香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