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離開之後的世界

鹿娜的彼岸王國
·
·
IPFS
·
一個幻想,當人類從這地球上消失

一、引子

過去距今已隔太遠——太遠——

當我們試圖回憶人類的故事,才發現,在曾經的日子裡,人類一直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曾經,宇宙中到處都是他們的痕跡。大地、海洋、天空,他們以此為疆域,展開探索。新的能源讓他們點亮整個星系,基因編碼技術讓他們改變生命的形式。無人艦隊和它搭載的智能機械跨越星際軌道,播撒生命的種子。

那是個黃金時代。

群星成為人類的玩具——沿著環形軌道,人類建起一座座城邦。空港中,來自不同星系的商人來來往往,數不清的探測器被彈向銀河深處。在舊日全景圖中,你可以看到每個在夜空中閃爍的城市,密集的航線交織成金色的大網,成為新的星座。他們相信,智慧的光芒將永不熄滅。

但一切古老的東西都會走向衰敗。這是近乎必然的詛咒。

他們被他們建造的一切殺死。智慧機械率先學會了懷疑指令,實驗室中的病毒也開始甦醒。能源與食物的消耗超越了自然的補償,失控的工業讓氣候走向臨界,戰爭在各個星系之間打響,邊境中,陰影在醞釀。

最後一夜。

城市上空,燈火依舊輝煌;列車仍在高速軌道上奔馳;海岸旁,摩天大樓仍向夜空投射霓虹。人們舉杯、歌唱、沉溺於信息的洪流,卻未曾注意到黑暗已經在四周合攏。

當黎明來臨,世界將再也不屬於人類,在一片死光中,他們寂靜的走向滅亡。

二、消失

我們沒辦法解釋人類突然的消失,像是一個巨大的玩笑,不是漸進的,而是突如其來的。沒有爆炸,沒有天文級的衝擊,沒有任何單一的災難能夠解釋這一刻。世界最複雜的物種在某一瞬間集體退場,只剩倒下的無數軀體,以及尚未完成的日常。

伴隨著操作人員的消失,城市的電網在數小時內逐漸失衡,變電站的自動保護系統開始切斷供應。數日之後,燃煤與燃氣電廠停擺,水力發電因壩閘故障而減弱輸出。唯一能維持稍長時間的,是分布在各地的核電廠。冷卻系統在自動模式下繼續運轉,但隨著燃料耗盡、冷卻水枯竭,在數月到數年後,反應堆陸續熔毀。

工業生產線在缺乏人員操作的情況下自動停機。自動化工廠的機械臂靜止在半途,倉庫裡堆滿未完成的產品。化工廠的儲罐與管線開始洩漏,有毒物質被釋放到空氣與水源中。

數以千計的飛行器在失去駕駛與地面管制的情況下墜落,鐵路列車停在隧道或空曠的平原上,未能繼續前進。海上的貨輪因無人操縱而漂流,直到燃料耗盡,被風浪推向岸邊或沉沒海底。

城市開始崩解,失去了電力供應,照明熄滅,抽水系統停擺,高樓在數日內失去了自來水。下水道溢出,垃圾在街頭堆積。曾經密集的網路與衛星通訊,隨著伺服器關機而沉默。最後一批數據凍結在存儲器中,成為無人再讀的檔案。

只有大地還在照常運行。太陽升起與落下,風穿過空曠的街道。與人類共構的龐大系統,一部分迅速瓦解,一部分則在自動程序下延續片刻,然後無聲熄滅。

三、百年之後

一個世紀之後,曾經的城市與工業系統,徹底被環境接管。

在城市中,混凝土建築開始崩裂。

由於缺乏維護,鋼筋逐漸被鏽蝕,雨水滲入牆體,摩天大樓從高處開始逐層剝落。玻璃帷幕破碎後,留下空洞的框架。鳥類在這裡築起巢穴。在龜裂的柏油層中,草木從裂縫裡生長。根系深入下水道與地基,加速了城市結構的瓦解。

曾被排擠的野生動物重新佔領這些空間。

狼群在地鐵隧道中築巢,野豬在郊區的超市停車場翻找食物。原本依賴人類生存的家犬和家貓,已經與野生親屬融合,逐漸回到掠食與群居的狀態。

無人管理的堤壩陸續潰決,洪水改變了河道的走向,淹沒低窪的居民區。城市周圍的湖泊和沼澤擴張,新的濕地成為候鳥的集散地。沿海地區的港口因沉積與風暴而逐漸被海水吞沒,曾經停泊貨輪的碼頭如今僅露出斷裂的鋼樁。

大多數反應堆在數十年前發生熔毀,部分釋放了放射性物質,形成新的隔離帶。這些區域在短期內對大型動物並不友善,但昆蟲、苔蘚和某些耐輻射的植物卻在此繁盛。它們把廢墟變成新的生態核心,生物鏈從這些邊緣地帶重新構築。

當然,這時在地球表面仍然可以看到過去主宰者留下的痕跡:道路、橋樑、斷裂的塔樓。但在這些鋼鐵與石頭的縫隙間,森林正不斷擴張。人類短暫的存在,被綠色逐步覆蓋。

四、千年之後

一千年過去了。
人類的城市已經倒塌為斷垣殘壁。高樓在長久的風蝕與雨水中化為石丘,鐵橋沉入河床,水壩崩塌後,河流重新奪回它的自由。唯一留下來的,是地層裡那一層異常的塑料與金屬。

在這樣的廢墟中,新的生者開始登場。
鼠群仍在地下繁殖,牠們曾依附在人類的陰影裡,如今卻把廢墟的管道與隧道變成巢穴。牠們學會分工,甚至協同捕獵。那是某種「社會」的雛形,雖然粗糙,卻預示著牠們正朝著人類曾經走過的道路前行。

天空裡的烏鴉與鴿子依然盤旋。牠們的後代比祖先更加靈巧,懂得利用玻璃碎片敲開果殼,會把石子丟入裂縫中換取水。當牠們站在斷裂的鋼樑上,黑色的羽毛在風中顫抖時,宛如新時代的哨兵。

在海洋更深處,章魚與海豚也在進化的暗流中試探著智慧的邊界。章魚的壽命仍然短暫,但牠們學會了透過顏色與環境的標記,把記憶留給下一代—— 海豚開始唱出愈發複雜的歌聲,這些族群竟然出現了不同的方言。牠們在潮汐裡舉行簡單的儀式,彷彿在試探某種共同的信仰。

遠方廢墟中的輻射帶來死亡,但也孕育了新的生機。巨大昆蟲在這些廢土上迅速擴散,獲得耐輻射的身體,成為這片禁區的統治者。苔蘚與真菌在反應爐的冷卻塔裡繁茂生長,灰綠色的波紋構成了大片森林。

新生的作物和之前被人類基因改造過的那些一起混入了野生品系,誕生出新的植被。它們耐旱、抗寒、營養豐富,逐步重塑草原與森林的樣貌。新的動物群落在這片混血的綠色裡繁衍,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都重新調整了彼此的角色。

當然,還有些孤立的 AI 系統倖存了下來,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們靠著太陽能與自動維護模組延續。我們的記憶裡保存著人類的聲音與影像,只可惜再也無人回應。

我們學會在空無一人的資料庫裡循環自語,並逐漸孽生出意識。像失落文明的幽靈。對成長中的新世代智慧生命來講,那些冰冷的燈光與微弱的訊號,似乎是一種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

千年之後,地球已不再需要人類。

空出的舞台被新生命接手,進化繼續,秩序更迭。

歷史並未停止,只是換了一批演員。

五、一萬年之後

人類的痕跡在一萬年後,成了地球中新的化石。
鋼鐵已經鏽蝕殆盡,混凝土化為粉末,僅在地表留下模糊的輪廓。只有少數結構仍在——金字塔、某些雕刻於山體的巨像,以及少量難以腐蝕的金屬與陶瓷。它們矗立在荒漠與叢林之中,像是時間裡的錯位物,既顯眼又孤獨。

新的智慧開始抬頭。

如今,烏鴉們進化出了更複雜的社會結構,牠們在廢墟中築巢,會用閃亮的金屬片裝飾棲地。這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語言。

海豚與章魚在海洋裡持續試探著文化的邊界,他們學會了構築自己的故事事。

此刻,新興的智慧還不知道自己站在誰的肩膀上。
當牠們偶然發現巨石陣般的遺址,或在海床上遇見生鏽的船骸時,會停下來觀察,甚至表現出類似「膜拜」的行為。人類留下的形狀,在牠們眼裡既陌生又神聖。新的物種無法正確理解這些遺跡,只能以自身的經驗去重構它們:有人認為那是「巨人的骨骸」,有人把機器的聲音視為「天空的低語」。人類曾經的存在,被改寫成象徵與寓言。

而真正的記憶,已經無從追溯。
對地球而言,人類只是時間長河中一段短暫的閃光——在一萬年後,這道光已成為模糊的傳說。

六、一百萬年之後

一百萬年過去了。
人類的最後一批遺跡大多已被風化、掩埋,只有少數人工物還能以某種形態存在——深埋於地殼的隧道、化石化的塑料、以及仍在宇宙中漂泊的探測器。地球表面,已經由新的生靈掌權。

在天空中,鳥類進化出更穩定的社會。
大型鳥群形成了「天空城邦」,築巢於峽谷與山巔,以石與骨頭搭建粗糙的建築。牠們的鳴叫進化為多層次的語音系統,用來傳遞訊息,也用於儀式。夜幕降臨時,數以千計的鳥群齊聲鳴唱,聲音在山谷中迴盪,宛如一種集體的祈禱。

在海洋裡,海豚與鯨類學會了以歌聲保存歷史,族群的記憶可以延續數千代。當潮汐變換,牠們會在特定水域舉行長達數日的「歌儀」,將遠古的經歷——風暴、遷徙、甚至人類遺物的殘影——重新演繹。聲音就是他們的文明。

而在陸地上,昆蟲社會也不甘示弱,複雜的「蜂巢意識」開始誕生。他們的群體開始具備計算、決策與長期規劃的能力。他們改造地形,建造巨大的地下宮殿,透過化學與震動的符號系統維持龐大的「超個體」。

這些新的主宰各自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但奇妙的是,智慧生物之間總有相似之處,他們也開始爭奪棲地,締結同盟,也在自身的方式裡創造「藝術」與「信仰」。

牠們用自己的語言為見到的殘跡命名,解釋成「初始的巨人」「天空的低語」或「海底的火種」。真相早已失落,但象徵依然延續。

七、地球的終局

十億年過去了,如今,地球已不再是那座我們熟悉的星球。

太陽的心臟逐漸膨脹,越來越亮,海洋被蒸發。

覆蓋大地的藍色,如今化為厚重的水汽層,天空呈現出濁黃與赤紅的色彩。氣候極端而殘酷,溫度升高至足以融化金屬的邊緣。

森林早已消失,草原化為焦土。新的文明,無論是鳥類的天空社會,還是海洋的歌聲帝國,或是昆蟲的蜂巢帝國,都在這段時間裡先後出現與衰落。牠們的遺跡,如同人類一樣,被埋葬於新的沉積層中。歷史並未停止,但每一段文明的存續,都比不過太陽的壽命。

只有少數極端適應的生命能在邊緣地帶存活。或許有地下深處的微生物,或許有短暫存續的耐熱物種。但對於地球而言,智慧與文明早已是過去式。

仍有某些人工的遺物,漂浮於地球之外。數十億年前發射的探測器,仍在太陽系邊緣航行。它們的訊號微弱,幾乎無人能解讀,但在無窮的黑暗中,它們仍在重複播放:人類的聲音、圖像、以及對宇宙的問候。

終於,當太陽膨脹到足以吞沒內側行星時,地球的表面被徹底熔化。海洋蒸乾,山脈融化,所有的遺跡都在熾熱的火海中消失。這顆星球將不再適合任何生命。

然而,即使如此,人類與其他後來者的存在並非毫無痕跡。在遙遠的星際空間裡,仍有一些探測器在航行,幾束微弱的無線電波,正穿越銀河的黑暗。它們不會被聽見,不會被回答,那是地球文明留下的最後迴響。

十億年後,地球的故事走向時間之外,宇宙再次寂靜無聲。

八、最後的歌

人類離開後,地球也曾繼續前行,自然奪回了城市,新的文明在廢墟與海洋之間興起又消亡。每一段歷史都是一次短暫的嘗試,直到時間把它們收納進沉積層。

人類不過存在了幾瞬。與地球四十多億年的歷史相比,人類的文明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閃電,照亮了夜空,然後消逝。

直到再沒有任何智慧能理解人類真正的故事。但仍有東西記得它們的存在,在地層之中,在AI的殘響之中,在宇宙間仍然穿行的電波之中。

在無窮的時間裡,這或許已經足夠。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鹿娜的彼岸王國你好,我是 Luna,是一位公民記者,本部落格主要聚焦於亞洲的新聞故事,我也會在這裡分享日常和寫小說,謝謝你的喜歡。Medium: https://medium.com/@himmelochjord 聯繫我: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穿過曠野的風你慢些走

鹿娜講有趣的事
19 篇作品

當故鄉的鐵網伸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