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謝霆鋒:身體力行做我認為正確的事

发条辰
·
·
IPFS
·
編者按*第一次作為媒體參與第26屆烏迪內遠東電影節期間在未看片(組委會安排)的前提下與謝霆鋒做的一個短暫的10分鐘左右的採訪。

原文於2024年6月27日首發「耐觀影」

本文提及的電影/書籍皆為香港譯名

由邱禮濤執導,謝霆鋒、張學友領銜出演的《海關戰線》將於6月28日登陸內地院線。這是邱禮濤時隔20天的《談判專家》後再次有院線片問世。該片也是張學友時隔8年再次出演劇情電影,包括謝霆鋒第一部掛名擔任動作指導的影片,這部由英皇出品的警匪電影好像貼滿了“延續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氣質,邱禮濤近些年一直在做的也是從內部推動香港合拍警匪片的轉型和變化,無論是《拆彈專家》還是《失眠》。而謝霆鋒在00年代就是被成龍承認的香港動作片接班人,近些年他與陳木勝導演合作的《怒火·重案》讓我們看到了動作和特技在類型片中的延續,在此次的採訪中謝霆鋒也提到自己想要去把最純正的香港動作電影重新帶到大眾視野。

《海關戰線》的拍攝時間近2個半月,於2022年6月殺青。作為今年意大利遠東電影節的閉幕電影與世界觀眾首次見面,這部片子邱禮濤展示了一些不同的思考,不像以往電影中對於戰爭場面爆發式的輸出,他把故事的中心和導向分散到了海關這一職業和內部的官官相扣的關係,他有在注入一些更能凸顯複雜的文戲的部分。而動作和搶戰的場面就交給了身為動作指導的謝霆鋒,在以下的採訪中有提到謝霆鋒過去動作指導的經歷,在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出謝霆鋒凌厲的動作風格,觀感上一定是受到了諸如甄子丹、成龍等前輩的影響。

本次耐觀影也在烏迪內與謝霆鋒進行了一次短暫的採訪,以下是文字整理。

發條辰:您之前的電影比如《救火英雄》、《線人》都是以一個演員的身份來到遠東電影節,然後這是您第一次以動作指導的身份來到國際電影節,這次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和預期嗎?

謝霆鋒:這次雖然是我正式的掛名字當作動作指導,但是其實對我來說跟以往是沒有區別的。我在我所有的動作電影裡面,我對動作的參與是非常深的,很多的設計也好,很多的拍攝的方向也好,我自己的一些那種摔倒什麼的,其實我參與的很多。

當然這次就是比較正式了,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就是能夠把最原汁原味的一些典型動作,尤其是所謂港片的這種動作場面可以帶給觀眾。

因為我的動作我不喜歡用特效,所以還是有很大的驚險和危險在裡面。在拍攝過程中,這次我最大的難度就是說服導演,我的設計是這樣,你要這麼做。這一次我花最大的時間不是在拍什麼,而是如何說服公司跟導演。

發條辰:您是否會延續現在的模式,就是在之後會一直深度參與動作場面的設計?

謝霆鋒:其實我剛跟劉德華拍攝完《怒火漫延》,那裡面的動作中也非常驚險,非常的變態。因為我自己對動作的要求就是這樣,如果整個班底不是用我最信任的,我就會覺得會危險。

像他們剛剛給我看他們剪的樣片(謝霆鋒給我們看《海關戰線》的部分拍攝片段)你們可以看到我們都是吊在這麼的高的空中,大概7樓我從上面摔下來,一個演員做這些,如果不是用我自己最信任的團隊,應該會很多時候會出事。


發條辰:香港的警匪電影它其實經歷了很多個階段,它就是從上世紀80年代、 90 年代、到現在它就經歷了那麼多變化,您認為現在也就是2020年之後,香港警匪電影它的出路或者說它應該向一個什麼樣的形式轉變?

謝霆鋒:我不敢這麼去確認,我覺得我只能用我自己懂的方法,身體力行的去做我懂的東西。但是我覺得我可以付出的,就是每一次都是把自己的命放在每一個鏡頭,所以我必須把整個班底包下來做。那鋼絲、威亞、爆破都是我認識的,因為這次爆破你晚上(《海關戰線》世界首映)會看到,它就放在很近的距離。

我當時是絕對能感覺到,已經到了那股力量把我送出去的那個級別。但是如果負責爆破的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他這就會出事,也會不好看。

發條辰:您覺得您現在是延續那種傳統動作片多一點,還是說現在有您自己創新的風格和地方?

謝霆鋒:這個要看角色本身,比如說像我們這次的角色——海關,其實我每次腿提高一點,邱禮濤導演就會說:“你是海關啊”這樣的動作就不符合角色本身的屬性,所以就看角色,但是比如說《怒火漫延》,我打到飛了,當然如果有些劇本是比較超現實一點,比如古裝,我相信可以在再不一樣一點,要看角色。


發條辰:最後一個問題,因為您之前剛官宣了說您要執導《新警察故事2》,方便透露一下現在到哪個階段了嗎?

謝霆鋒:那個項目還有很長時間,對,今年未必能開啓。


發條辰:《怒火漫延》大概會在什麼時間和觀眾見面?

謝霆鋒:起碼也是明年,但是應該比較快會官宣另外一個項目(經證實是袁和平導演,與吳京主演的《鏢人》)。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发条辰KCL電影研究本科 HKU文化研究碩士 自由撰稿人 電影博主 《環球銀幕》特約作者 曾任上影節官方場刊記者 終極理想是寫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章 電影教育可能是我一直想探索的課題 反對漢語寫作的語言歐/西化 📪:[email protected] 🍠:@發條辰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