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
274 篇文章
发条辰

「視點」1980S-2010S香港警匪電影中男性氣質變化

編者按*以20世紀80年代末的吳宇森執導的《喋血雙雄》以及2013年陳木勝執導的《掃毒》為案例研究香港警匪電影男性/好男人形象的變遷。

标签活跃作者
  • 陳海雅
    陳海雅

    現在專注演戲和創作的躁鬱病人 在Matters神出鬼沒 ettachan.com

    許恩恩
    許恩恩

    清大社會所碩士。自由文字工作者。

    張蘊之
    張蘊之

    在路上工作的人,興趣是宅在家裡耍廢。但總是在工作,從事興趣的時間卻好少啊。

  • 淇淇
    淇淇

    寫小說/分享好書好電影/喜歡碎碎念 曾出版小說集《無差別愛人》、《陽光最是明媚》、《我和我的......》、《小心愛》、《愛你愛我》、《雙十年華》等

    孙李
    孙李

    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Matters越来越冷清,万一走失,可以来我的blog找我:https://www.xianrenlife.com/。

发条辰

「採訪」謝霆鋒:身體力行做我認為正確的事

編者按*第一次作為媒體參與第26屆烏迪內遠東電影節期間在未看片(組委會安排)的前提下與謝霆鋒做的一個短暫的10分鐘左右的採訪。

发条辰

杜琪峯:香港電影的宗師

編者按*2024亞歐青年電影展(FoYCAE)關於杜琪峰的個人履歷介紹文章(生平時間截止至2024年1月)

发条辰

《年少日記》|金馬的遺珠

編者按*真摯的電影,當時寫這部電影的契機是其在英國的院線上映需要一則長文。在看了兩遍後半片也是我23年的年度十佳之一。本文提及的電影/書籍除了《年少日記》外皆為大陸譯名。

香港紀事

《十年》回望|導演監製十問十答 周冠威:我早把「聰明」焚掉 蔡廉明:如果沒傘運⋯

借著《十年》踏入十週年重映,回顧《十年》的誕生和經歷,反思《十年》對香港的意義。

发条辰

《智齒》|黑暗,潮濕,瘋狂,這對味兒了!

編者按*這是筆者19歲時寫下的第一篇正式的發佈在媒體上的影評,4年過去了,回看發現了很多不足,但當時對電影的熱忱和文字中的情感還是很充沛

DanielChow

風、林、火,終究抵不過穩坐背後的「山」

《風林火山》以四字為結構,把城市的黑白世界拆解為運動、結構、爆發與沉默的四種力量。影片表面是販藥與緝藥的城邦故事,實際上卻揭示了更大的「不動如山」——不可撼動的權力。導演沒有給觀眾希望的出口,因為任何出口都可能是另一種幻象。這種冷峻與克制,或許才是這部電影最震撼的真相。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不赦之罪》:擺渡者,無從渡己,何以渡人?

「咁我可以原諒晴晴啦…」一直被所有人認定為罪人的陳梓樂語出驚人,這句對白成為全劇最意想不到的轉折,不禁令人聯想莊梅岩筆下的《法吻》。到底誰該寬恕誰?到底誰該被寬恕?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不赦之罪》與「重蟹」——關於重量、罪愆與上帝

如果尋求「原諒」是為了「捨去重量」,恐怕這本身就是一種衍生的罪愆、「一種推卸責任」。因此,完全的贖罪就是「完全的不贖罪」——作出的所有行動都不指望原諒、「捨去重量」——修補的是自我或他人,而不是間乎兩者之間的罪愆。

歪脑

卢斯达:《破·地狱》:一场召唤都市鬼魂的仪式,唤醒香港压抑的创伤

陈茂贤编导的剧情片《破·地狱》在香港上映一个月,就已经达到1.2亿港元票房,刷新纪录,登上“最高票房港片”第一位。这种现象在事前难以想像,但确实是发生了。当一起置身于这现象之中,你才会发现原来新冠疫情带给香港人和社会的伤痕还在,有很多不能好好疏理的情绪,就像得不到超渡的鬼魂,平时被压抑着。《破·地狱》的故事,尤如开宗…

三日坊主

香港,何时风云再起

再次游港,想着香港昔日的辉煌,内心不免有些意难平。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不赦之罪》:聽說過神愛很多人——訪導演林善、譚善揚

原來寬恕和不寬恕並非唯二出路,兩者之間有種選擇叫放過自己。

舒嫚

破·地獄《The Last Dance》

本職是婚禮策劃師的魏道生(黃子華 飾演),因新冠疫情影響,嚴重衝擊婚禮婚宴生意,開始負債,迫不得已答應接手女友美玉(周家怡 飾演 )叔叔經營的殯葬禮儀館。 明叔(秦沛 飾演)聽到魏道生說跟美玉還是同居男女朋友,仍然未登記結婚時,皺眉,嘖了聲。明叔正式退休前,帶魏道生看他如何幫先人撿骨儀式流程後,正式交棒給他。 明叔的合夥人郭文…

DuncanLau

「戲院日」的觀察和體驗

「戲院日」突然成為一年一度的活動,今年的反應似乎好了一些,但實際作用如何,自有不同的解讀。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杜琪峯就是杜琪峯,他總要從作品中帶出人生中某種現代人沒有深思的哲理,敲醒一群群在反智基制底下孕育出來的「社會棟樑」。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虎毒不》:邊一個發明了母職

《虎毒不》這個故意缺失了後半截的戲名,便直擊母子關係的陰暗面:壓在母親的肩膊上的母職何其沉重,以致「虎毒吃兒」的悲劇上演。而母職是個人的困境,卻不個人化。

MaryVentura

用詩歌凝視香港|許鞍華《詩》觀影札記

於我而言,許鞍華的電影《詩》是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蘊含著太多思考,只有反覆琢磨、觀看才能領悟。許鞍華像是一個真正瞭解詩歌的人,她用視覺、將詩歌籠罩在香港這個城市上空,以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將在地詩人對香港的愛延展開來,朝向過去、現在和不可知的未來,有更多的話通過感應一般傳給觀眾,連詩句都無法替代。

張少貞

利希慎基金與天下一電影合資製作《看我今天怎麼說》 總裁何宗慈:電影不止聾人故事,也關於一個人反思自己追求什麼

電影和主題曲MV叫眾多香港人感動。各演員出色,兩個小演員更是可愛到不得了。

642088870

四月的风,总是吹来一个人

这个在风里唱歌,在霓虹下起舞的人,是时代里一束孤独又明亮的烟火。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惊艳的审美,一种珍贵的情感,和一整个远去的时代。

戚戚

say goodbye之前,让我们跳完这最后一支舞

一切的有感而发,只因看了简中版《破·地狱》,以及手贱刷了刷豆瓣大明白们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