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他們說我們的血是酸的,黑蠅不想靠近:是推理、家族書寫、也是原住民文學 ft.《採莓人》
文|廖瞇(寫作者)

一直很佩服寫小說的人,能夠很自然地將「自己」融進去,當然這個「自己」不見得是現實世界中的那個自己,而是自己在乎的事、或是想追尋的,比如自己的身世、家族、文化。
原本我將《採莓人》視為有點推理味道的小說,因為故事起於一個在莓果田裡失蹤的4歲女孩。但是當我讀到故事中那個從加拿大邊境去到美國緬因州採莓果的印第安家族,我很好奇作者亞曼達.彼得斯(Amanda Peters)怎麼能把印第安人的生活寫得那樣細?讀完後我再回頭看作者簡介,其中有一項是「祖先當中有人被控是女巫的米格瑪哈族後代」。喔!原來出現在故事中的米格瑪哈族是真實存在。

本書曾得到「2024加拿大最佳犯罪小說出道作獎」,但有讀者評論說,很快就猜到那個失蹤的女孩露絲在哪裡。確實很容易猜到,但完全不影響閱讀這本書的心情,與其說它的特色在推理,不如說是家族書寫。
➤虛構的書寫,真實的家族記憶與原民生存困惑
這裡的家族書寫是廣義的,不一定是非虛構才是,我想到《潮浪王子》,作者佩特.康洛伊(Pat Conroy)將科勒頓這個以捕蝦捕魚為生的南方小鎮寫得好活!而他能寫得如此活是因為他曾親身經歷,他對美國南方文化的描寫也讓這套書成為「美國南方文學」的經典作品。

《採莓人》讀起來有類似的感受,對於場景與在其中的生活感都描寫得極細,讀完後會對故事中提到的米格瑪哈族感到好奇,對美加邊境感到好奇,一邊是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一邊是美國緬因州,也對當地的移工文化感到好奇──在故事中,緬因州莓果田的採莓工人初期是印第安人,後來變成拉丁美洲人。
當我發現作者是米格瑪哈族,她所寫下的故事與家族有關,她想傳達的文化與米格瑪哈族有關,我忍不住想,那麼我是否可用「原住民文學」的角度去讀它?我沒有要定義何謂原住民文學,但我覺得透過一個故事,讓人們對於這個已經快要消失的族群以及文化感到好奇,或許就是某一種原住民文學。光是第一章的開頭,就點出了白人對印第安人的歧視,以及主述者喬對於自己命運的困惑。
那些白人說印第安人當採莓工正好,因為我們的血是酸的,黑蠅不想靠近。即使我只是個六歲的小毛頭,也知道他們說的不是真的。黑蠅對我們可沒有差別待遇。但現在,將近五十年後,躺在這裡,臥病不起,裡裡外外被看不見的疾病啃食殆盡,我再也分不清真假了。說不定我們真的很酸。
還有,他們面對邊緣與弱勢的包容。當喬碎念著法蘭基工作不認真,經常喝得醉醺醺,採多少莓果就吃多少莓果,他不懂爸爸為何要雇用這樣的人。爸爸說:
你們的媽媽總說,就連法蘭基這種人也需要錢和人生目標,哪怕只有八個星期。有些人是可以諒解的。你知道他小時候差點溺死,後來就沒長好……所以,我們就接納他的樣子。他跟我們一樣,每年夏天都需要這份差事。他喜歡來這裡,坐在火塘邊,賺點零花錢,活著有點期待。
這在資本主義社會完全不可能這麼做,請這樣的人只是花冤枉錢,而喬的家族呈現出對於生命不完美的接納。但喬後來長成了自己所討厭的樣子,他不僅酗酒,還家暴,「有點腦子的人都看得出來我在摧毀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你覺得我們的血是酸的嗎?我們印第安人流著邪惡的血液嗎?」。
這裡出現一個原住民是否咎由自取的命題,那些白人說原住民就是會酗酒,就連喬也懷疑起自己。但只要是人都可能經歷頹喪、失望、自我放棄、逃避,這跟他是什麼人無關,而跟他所遭遇的事有關。喬在走投無路時遇到一位印第安女人,她在聽了喬的故事後說:
或許你的運氣不好,但我們沒有什麼不好。記得嗎?我們可是苦過來的。今天每一個活著的印第安人,都是從祖先輩遭遇的壞事中倖存下來的。你活著就是一個天大的奇蹟,所以,別再說什麼我們的血酸不酸的。為你犯的錯負起責任,彌補你的過失,然後向前走。
➤有自己的語言才有的未來與過去
還未讀此書之前,曾好奇為何要叫《採莓人》,讀完後我想可將之視為米格哈瑪族的隱喻,那些跨越美加邊界來到緬因州採莓的印第安人,其中一條線是喬的故事,另一條線是諾瑪。
不應該破梗,但有閱讀經驗的人讀到諾瑪的第一章,馬上就會知道諾瑪就是喬的妹妹、失蹤的露絲,因為作者也沒有打算要藏,反而是給出許多線索。
作者要鋪陳的是,諾瑪如何面對自己的疑惑,為何我的膚色跟我爸媽不同?為何家裡沒有我小時候的相片?以及當露絲變成諾瑪,從一個頭綁辮子、家有許多手足的印第安小女孩,變成一個爸爸是法官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獨生女,她的人生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她會因此變得幸福快樂嗎?
美國對印第安人宣稱當他們有了基督教信仰,去上學,他們就會有未來。可是未來是什麼樣的未來?是失去火塘的未來?失去弟兄姊妹的未來?失去族語的未來?哪一種未來才是好的未來?
當成年後的諾瑪知道自己就是露絲後,終於與家人相見,她的姊姊梅對她說:「你首先要學的米格瑪哈語,就是tapatat和pitewey──馬鈴薯和茶。」
語言是失去之後想要也喚不回的東西,但他們至少還有tapatat和pitewey。亞曼達.彼得斯還有這些字,她還可以去追尋過去,將她所追尋到與想留下的,寫成《採莓人》這本小說。●(全文於2025-09-09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採莓人
The Berry Pickers
作者:亞曼達.彼得斯(Amanda Peters)
譯者:祁怡偉
出版:木馬文化出版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亞曼達.彼得斯(Amanda Peters)
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沃爾夫維爾鎮阿卡迪亞大學英語與戲劇系副教授。2021年原住民之聲未出版文學作品獎散體類(Indigenous Voices Award for Unpublished Prose)得主、作家信託新星計畫(Writers’ Trust Rising Stars)獎助新銳作家。
是女人/女兒/家中五姊妹當中的大姊/阿姨/姑姑/貓奴/狗奴/朋友/一名革命戰爭水手的後代/祖先當中有人被控是女巫的米格瑪哈族後代/加拿大人,愛旅行、愛喝葡萄酒、愛賞彩繪玻璃、愛聽爵士樂和鄉村老歌、愛看書,也是一個說故事的人。
作品散見於《安提格尼斯評論》(Antigonish Review)、《穀粒》(Grain)、《阿拉斯加評論季刊》(Alaska Quarterly Review)、《戴爾豪斯評論》(The Dalhousie Review)、《加油站》(filling Station)等文學刊物。
現與毛小孩Holly和Pook一起在新斯科細亞省的安納波利斯山谷生活、寫作。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