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創傷的繪本《我的心破了一個洞》
大約兩年前,因為教學備課而尋找「哀傷」的主題繪本時,我搜尋到這本當時剛剛再版的書籍。雖是童書繪本,但它所談論的議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深沉的哀傷。閱讀之後,身為大人的我深深被感動了,於是納入常用書單,預備在往後提及悲傷的課程拿出來討論。
《我的心破了一個洞》由安娜.耶拿絲(Anna Llenas),維京出版。作者以簡單的插畫搭配瓦楞紙拼貼描繪出這本動人的故事,封面是一位帶著微笑的小女孩,她的心上卻挖了一個破洞,讀者可以將手指穿入洞口而觸及蝴蝶頁,這個設計充滿巧思。
當心破了一個洞,象徵的是什麼?無論大人或小孩通常都可以馬上領悟它的意涵;那些可能因挫折、創傷、遺憾而造成的失落感,那些造成心裡空蕩蕩的感受,那些或大或小的洞,或許每個人都曾經有過。
故事中的小女孩原本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但某個變故發生後,她的心從此破了一個洞。書中並沒有特地解釋發生了什麼事,只提到這個洞讓孤獨的冷風吹過,讓怪獸肆意摧殘,讓心裡堆積了一堆雜亂無章的東西。為了填補這個洞她嘗試了許多方法,用甜點把它填起來,或者找東西把它蓋起來,但這個洞卻越來越大,於是她各種可以當「塞子」的東西,有的溫暖,好像還不錯;有的危險,充滿欺騙,最終徒勞無功。
在一場徹底的痛哭之後,她聽見自己心裡的聲音,發現答案其實不必外求,要從自己的內心尋找。她從自己的心裡發現世界的顏色、聲音、那些早已被遺忘的生命力,而這個她從內心創造的魔法世界,將她帶往了新的友誼,找回了家的感覺。我很高興小女孩的洞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成為了她能夠輕鬆自如穿梭的通道,當她想念時,可以隨時回頭看看自己的洞。
這不正是我們面對傷痛時,所能達到最極致的結果?在課堂上,我這樣問學生︰「如果是你,你希望洞被完全填補起來,徹底遺忘;還是留下一個小洞,讓未來可以回憶?」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選擇留下它。他們明白了,這些傷痛與挫折都是成長的過程,是我們生命中的養分,也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你呢?面對傷痛,你會如何選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