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蠢为上文化3.1:承包制——从孟子话术到祸国殃民
一、起源:孟子仁政的虚账逻辑
孟子的“仁政”,看似讲民本,实则是一套虚账算法:
一农夫耕百亩,交完税赋后还可养五至九口;
只要表格数字对得上,就能“王天下”。
这种算法的本质是:
只认定额,不问过程;
只要短期获利,不管长期后果;
只盯利益之血,不顾社会效应。
短期繁荣,长期鸡毛满地。
👉 这种话术,正是承包制的思想原罪。
二、制度化:承包的全面铺开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把孟子的虚账制度化,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承包:
赋税承包:地方官被定额收税,完不成就下狱,超额就升迁;
盐铁承包:商人买下专卖权,只要交够承包银,其余随意盘剥;
徭役承包:乡里定额摊派,谁来做不管,反正必须交足。
👉 这就是承包制的本质:上层只要数字,下层只剩血汗与谎言。
三、机制:唯利是图,过程失控
承包制的核心是“唯利是图”:
只要你能交够定额,采用何种手段都不管;
压榨、欺诈、假账、虚报,全被默许;
官府甚至成了承包者的保护伞。
于是,社会被彻底异化:
上层只认数字,不认人命;
下层为了完成任务,无所不用其极;
国家机器沦为“定额+暴力”的死循环;
👉所谓法治,不过是承包合同的另一张皮。
四、后果:信任崩坏,社会一地鸡毛
承包制的恶果是全方位的:
欺诈泛滥:虚报、瞒产、偷税漏役成为常态;
信任崩坏:上下互不信任,人人只图自保;
风气恶化:压榨合法化,社会风气被彻底扭曲;
各显其能:坑蒙拐骗、黑恶强盗的《水浒》式英雄层出不穷;
底层无路:农夫疲于奔命,哪怕分到的也只是鸡毛。
👉 承包制不是解放,而是合法化的欺诈与绑架。
五、现实:被迷信的“优秀制度”
讽刺的是,直到今天,承包制仍被许多人吹捧为“最先进的制度”:
说它激励竞争;
说它提高效率;
甚至说它“代表全人类的智慧”。
然而,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承包制只会带来短期繁荣、长期灾难。它制造的不是秩序,而是欺诈;不是繁荣,而是空账;不是信任,而是人心崩坏。
👉 这种迷信,本身就是儒式虚账的现代延续。
六、懒政与乱政:承包制的双重毒性
承包制的外表,是懒政:
官府不去治理,不问方法,不管过程;
只认报表数字,把治国责任推卸到底层。
承包制的内里,是乱政:
承包者为了完成指标,虚报数字、欺压百姓;
哪怕手段卑劣,只要账面漂亮,就是“政通人和”。
更可怕的是,懒政与乱政会迅速合流:
承包者向官府送礼、输送利益,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官府要数字,承包者就造假账,皆大欢喜;
上下勾结,形成黑色同盟。
于是,承包制成了制度化的黑箱:
官府得数字,承包者得利益;
皇帝看到的是繁荣,百姓承受的却是劫掠;
表面仁政,实则乱政。
👉 承包制不仅是懒政的外包装,更是乱政的温床。
七、当下写照:纳税大户的保护伞
华夏为什么总是假货横行,有毒有害食品能堂而皇之地摆上餐桌?
原因很简单:造假者、制毒者,往往正是地方的纳税大户。
在承包制逻辑下,政府只认数字:
谁能交够税,就是“贡献”;
造假、投毒、坑害百姓,全都被算作“发展代价”;
官府甚至绞尽脑汁,为这些害人者提供保护。
于是,造假合法化,投毒常态化,百姓的生命安全,反而成了承包制的牺牲品。
👉 这就是“虚账仁政”的现代翻版:只要数字漂亮,毒药也能变良政!
八、结语
承包制的本质始终未变:
👉 只认定额,不问过程;只要指标,不管代价。
这不是治国之术,而是祸国之源。
承包制,就是孟子仁政的现代翻版:
学者得利;
懒官、蝥官、奸商、骗子得利;
国家与民众,永远受害。
👉 虚账者称圣,实干者受难——这便是承包制的铁律。
当然,承包制社会也有优点,那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无论你能想得到,还是想不到,只要你出钱就能有收获!
以承包制治政,金钱会成为推动社会所有功能的动力,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快好省”——造富快,造学者快,造英雄快。
看我华夏的科技虽然起步晚,但我们的论文、专利、专著的数量近年一直在全世界遥遥领先——或许便是传统学者将其认定为引领世界的依据吧。
——2025年8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