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摊

阿泉的信箱
·
·
IPFS
巷口的修鞋摊,伞旧了,灯泡黄了,鞋油味总是淡淡飘着。林伯一针一线缝着别人的鞋,不只是修补一双鞋,也是在替人守住一段生活。街景换了又换,他还在。看见那盏小灯亮着,心里总觉得安心。或许修鞋这件事,也在提醒我们:别急着丢,能补的,就别放弃。

我家巷口那家修鞋摊,好像一直都在。

一顶晒得发白的蓝布伞,一张折叠铁桌,几张木凳子。晚上摊子亮起一盏黄灯泡,光弱弱的,却让人觉得安心。


修鞋的是林伯,年纪早就过六十了。头发花白,皮肤晒得黑黑的,双手怎么洗都黑,因为老是沾着鞋油、胶水。


每天早上不到七点,他就把摊子摆好。脚边堆着一双双鞋,有些是人家送来修的,有些放久了没人来拿。有人笑说:“林伯,你这摊快变成旧鞋店了。”他摇摇头:“谁要买旧鞋?留着就是等人来认。”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有些鞋的主人可能早就忘了,林伯却不舍得丢。


下班路上我常经过,看见他一个人弯着腰,针线在鞋底来回。穿过橡胶的“咯吱”声,晚上听来特别清楚。风一吹过来,混着鞋油味和皮革味,就成了巷口独有的味道。


有一次,我蹲在旁边,看他修隔壁早餐店老板的鞋。鞋底磨得快透了,鞋面也裂开。老板说:“算了啦,买新的比较快。”林伯不抬头:“还能穿,再多走几年没问题。”他慢慢缝好,递过去:“拿去吧,还能跑。” 老板接过鞋,笑得像小孩。


那一幕让我想起很多事。我们习惯东西坏了就丢,但在林伯手里,旧的东西能被救回来,能再上路。那不仅是鞋子,也是某种心意。


有时候我会问他:“这样天天修,不腻吗?”

林伯笑:“哪会腻。鞋坏了,人就不能走路啊。帮人修鞋,就是帮人继续去上班、去见朋友、去生活。这样想,就不腻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可我心里却被戳了一下。鞋子能补,人呢?关系能补吗?记忆能补吗?我们习惯换新的,却忘了修一修,其实还能继续。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夜里下雨。街上没什么人,我加班回来,远远看到那盏黄灯还亮着。林伯缩着肩膀,手里还在忙。我忍不住说:“这么冷还修啊?”

他鼻尖冻得红红的,却笑着:“明天人家要穿去上班啊,不修怎么行。”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执拗,其实很动人。摊子小,灯光弱,但他一点点替人把生活补起来。


街口这些年变了很多,小店关了,换上便利商店、连锁咖啡。但林伯的摊子还在。他不吆喝,不招呼人,就静静地坐着,等人把一双鞋放下,再慢慢缝好。像是一种提醒:生活,不一定全靠更新,有时候也要修一修。


我常想,总有一天,这摊子会收掉。林伯年纪大了,眼睛会花,手会抖。到时候,街角只剩路灯和风声。可我知道,那盏小灯泡、那股鞋油味,会一直留在我心里。


修鞋摊教会我的,不是怎么省钱,而是别太急着丢掉。鞋能补,人心也许也能。能补的,就先别放弃。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泉的信箱相信文字有温度,也相信思想有力量。期待与每一个有趣的灵魂相遇。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日常的缝隙
2 篇作品

清晨的公车

给自己的情书:写在三封信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