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關於建築的小故事:史密斯之家(Frank Lloyd Wright Smith House)
文|蕭有志
1939年,一位立陶宛猶太移民的後代,梅爾文·史密斯 (Melvyn Maxwell Smith) 正在密西根韋恩州立大學 (Wayne State University) 唸研究所,他在一門藝術史課程聽到有關落水山莊的介紹,當場宣布他未來將興建一座由萊特親自設計的房子。畢業後他在底特律公立學校擔任教師,也在那裏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莎拉·斯坦 (Sara Stein)。莎拉相當支持史密斯這個美好的夢想,兩人也在1940年結婚。
1941年夏季,史密斯夫婦前往萊特位在威斯康辛州的塔里森 (Taliesin) 工作室。或許是被他們的夢想感動,他們最終成功說服了萊特以約9000美元的低預算為他們設計一座房子。萊特的條件是他們必須要找到一塊符合三個條件的基地:在一個小湖邊上,與大馬路有一片樹林隔開,但又不會離得太遠。1946年夏季,史密斯夫婦以360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密西根州繁盛丘 (Bloomfield Hills)約3.3英畝的一片林地,這筆錢是當時他們所有的積蓄。
1947年3月他們收到了第一版的房屋平面圖,之後史密斯夫婦持續與萊特對房屋平面圖進行了許多討論與修改,萊特同意採納他們提出的所有改變,設計最終於1949年9月定案。
為了節省資金並保持高品質的施工品質,梅爾文決定自己發包工程。他招募了一些願意接受較低薪水的技術工人,只因為他們希望能夠參與萊特設計的房子。許多材料供應商也因為同樣的理由給予折扣,讓他們以極低價格取得了14,000英尺板材的落羽松及所有的窗戶。
萊特於1951年第一次來到這間房子,並稱其為「我的小寶石」(my little gem)。他在1953年和1957年也分別再訪了這間房子。1957年,史密斯夫婦與景觀建築師湯瑪斯·柴奇 (Thomas Dolliver Church) 會面,柴奇參觀了這所房子,並在莎拉準備的義大利麵晚餐後留宿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他以一個象徵性的費用為這房子繪製了一張景觀平面圖,之後兩夫婦慢慢地依照設計圖逐步完成房子的庭園景觀。
這棟房子位於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附近,多年來,史密斯夫婦常常參與學校的學生拍賣會,有時也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作品費用,一點一滴的建立了豐富的藝術收藏,包括繪畫、織品、雕塑等等。兩位薪水階級的公立學校教師,因為對生活有著夢想,最終讓自己的生活圍繞在美好的建築、庭園與藝術作品之間。
許多Cranbrook師生也與屋主建立了長久的關係,每年學校都會讓新生在認識校園周邊環境的時候參觀這棟房子。我在2005年第一次拜訪了這個房子,這個美好的故事也從此深植在我心中。2017年這棟房子在陶比斯基金會 (Towbes Foundation) 的贊助下捐贈給克蘭布魯克教育園區 (Cranbrook Educational Community),這座房屋也被列入美國國家歷史名勝名錄。
在各位踏出校園的此刻,我想跟各位分享這個關於建築的小故事,希望各位多年後也還能記起屬於自己的美好夢想。
註1|原文刊載於2023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畢業班作品集,以一篇短文,祝福這群經歷五年建築教育的年輕朋友勇敢的追尋自身的建築道路。
註2|多年後女屋主出版了Building A Dream: The Sara Smith Story一書,紀錄了這美好的故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