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熱的雲林,父與子的勞動課》-缺工,不是缺人,而是價值的錯估

Anne
·
(修改过)
·
IPFS
·
https://g.co/gemini/share/1b4ece5e8f9f

炙熱的日常

雲林的午後像一口悶燒的鍋,熱氣黏稠得能把人困住。老黃窩在出租雅房裡,望著窗外被曬得發白的牆面,彷彿連影子都被烤得乾裂。他的思緒也跟著蒸騰,沉重又無處可逃。

「爸,別再嘆氣了,聽得我頭痛。」沙發上,兒子阿傑把平板音量調高,遊戲裡的廝殺聲瞬間淹沒了父子的沉默。

老黃,今年五十六歲。三十年的工廠生涯,從基層到中階主管,他以為自己已經站穩腳步。直到公司宣布全面導入人工智慧。面試時,年輕主管只關心他是否懂虛擬協作平台、預測性維護演算法。他答不上來,他們便禮貌地將他送出門。那一刻,他明白自己過去的價值,已被時代悄悄清算。

阿傑,二十八歲,大學畢業後一直待在家裡。他學的是資訊管理,但發現這個科系的畢業生多如過江之鯽,能找到的工作不是薪水微薄,就是需要人脈。他眼高手低,一心想進頂尖科技公司,卻屢屢碰壁。

「缺工?你看我,閒在家裡都快發霉了,哪裡缺工?」阿傑探出頭,不以為然。遊戲的砰擊聲此起彼落,像在替他的反駁敲鑼打鼓。

「他們缺的是體力活!」老黃把報紙往桌上一拍,紙張顫抖不已,「是那些機器人還取代不了的勞動!」

父子之間的爭執,總是圍繞著這個無解的結。


一趟不情願的旅程

直到某天,老黃接到老李的電話。

老李是他的舊戰友,如今仍是貨運司機,專送營養藥丸到各地自動販賣機。他的搭檔退休了,想找一個新夥伴,正好想起老黃。老李的公司有一條特別的路線,是固定配合周三下午的「回歸日常」課,專門接送虎尾教養院的小朋友到嘉義民雄的養老院,進行跨世代的交流。

「老黃,你還記得撒積嗎?就是那個接送小朋友的老頭,他病了。公司叫我找人代班,你有合適的人選嗎?」老李的語氣裡帶著一絲焦急,也帶著期待。

老黃放下手機,盯著沙發上窩著的阿傑。他看到兒子依舊埋在平板裡,手指飛快滑動,眼神裡帶著慵懶與不耐。他的心頭一緊——如果不讓阿傑出來,他可能又要繼續躲在自己的世界裡,錯過一些人生的可能性。

沉默了一會兒,老黃深吸一口氣,語氣帶著一絲堅決:「我讓阿傑去。」

阿傑聽到時差點跳起來:「爸,開車送小朋友?這跟我的專業有什麼關係?」

「這是工作,不是專業!」老黃聲音一沉,把他硬生生推出了門。

於是,阿傑第一次來到了「回歸日常」課。

虎尾教養院的門口,孩子們眼神清澈,笑聲脆亮。他開著車,載他們前往嘉義民雄的養老院。一路上,孩子們嘰嘰喳喳,問東問西,他第一次放下手機,專注在真實的人聲。

到了養老院,他看見一個奇異的場景:沒有人滑手機,沒有螢幕的光,老人與孩子圍坐一圈,手裡只有積木。

「這是『回歸日常』課。」志工解釋,「我們希望他們找回最簡單的人與人的連結。」

阿傑愣住了,看著孩子耐心教一位顫抖的老奶奶如何疊起積木。他心頭一震,彷彿看見了自己與父親的疏離。他一直以為,只有高科技的光鮮工作才算「有價值」,卻沒想過,這樣單純的連結,才是社會最穩固的基石。

回程時,他沒有開導航,憑著記憶與觀察,專心看著每一個轉角與路牌。雖然一度迷路,但最後仍然把車開回了家。他默默把鑰匙交到父親手裡,沒說一句話。


從志工到水電工

那次代班之後,阿傑心裡泛起了漣漪。他開始主動去養老院當志工,雖然沒有報酬,卻喜歡聽老人說故事,喜歡看到他們因小事而笑。

「阿傑啊,有女朋友了嗎?」
「最近家裡好嗎?」
老人們總是關心他,把他當孫子般拉著聊天。這樣簡單的關懷,讓他感到久違的溫暖。

有一次,養老院的電燈壞了。他看著電工修理,忍不住湊近。電工爽快地教了幾手。從此,他開始學著修這修那:換燈泡、修水龍頭、檢查老舊電線。

比起電腦前的遊戲,他更享受這些動手的時刻。上網查資料,向電工請教,甚至去圖書館借書。他把資訊管理的專業用來整理工具、建維護清單。

他不再是那個窩在家裡的「廢青」。他有了技能,有了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發現:技術的價值,不在於學歷的高低,而在於能不能解決真實的問題,幫助到真實的人。


共同的體悟

某天,老黃來到養老院,看見兒子正在修理老舊電燈。燈光閃爍,他專注地抹著汗,嘴角卻帶著微笑。老黃的心頭一熱,他忽然想起自己過去在工廠裡,也是這樣埋首工作。那份成就感,金錢買不到。

「爸,我懂了。」阿傑望著手上沾滿灰塵的指尖,聲音前所未有的篤定。
「這世界缺工,不是因為少了人,而是因為少了正確的眼光。」

陽光從雲層縫隙灑下,照亮這狹小的空間。老黃知道,未來或許不會再光鮮,但至少,他和兒子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價值。

Made by Gemini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Anne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