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棍的脆皮之争:是没教养,还是生活里的小自由?
灵感来源:去超市买了两个法棍,我喜欢吃脆的部分,就把两个法棍的头撕了吃了。我老公说没教养,这是没教养吗?
这要分情况的,如果是很多人将要分这根法棍,那么你在大家都没吃的情况下,先吃了并且还没按顺序吃,确实不妥当。
但如果是只有你和你老公,属于比较私下,又闲适的状态,没有任何问题。完全不足以上纲上线到没教养的情况。
这事情如果在我家,我家长辈(不限于我爸妈)知道我喜欢吃法棍,在我还没主动说的时候,大概就会主动说,你赶紧去把法棍两头撕了吃了,要现在不去,我们一会儿吃了就没了。
人出门在外,除了做自己,还有社会属性,这要求你做事得体,不能自私,在遇到可能需要分享东西的时候,不能率先跑上去把自己想要的拿了就走不管别人。
但这事在家里,就完全是两码事。每个人对食物都会有偏好,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亲人把自己喜欢吃的,提前占有,是偏爱的表现。
比如,家里吃鱼,都知道我喜欢吃鱼头,一般来说,开吃之前我就会说,今天鱼头是我的啦。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逗我说,我想吃怎么办?那我就说,那今天鱼头让你了。
或者炖鸡的时候,我家母上大人喜欢吃翅膀,我也喜欢吃,其他人则没这样的偏好,所以一般就是我和她一人一只。有时候他们先吃了一顿,我下一顿饭再加入,就只剩一只鸡翅了。
有时候我妈会直接开抢,说这一只还是我的。有时候我抢到了,说,哈哈哈,这次轮到我吃啦。
没有人会觉得我们任何一个人自私。平时生活大多单调,偶尔有些插曲,不是很有趣吗?少吃一口,多吃一口,远远到不了道德层面的批判。
回到这件事情上,你也先别生气。
这件事,你一来就吃了脆的部分,说明你自己觉得这件事无所谓;而你的丈夫是直接用“没教养”来攻击你,说明他面对“自己承认自己独特的偏好并且在不考虑别人的情况下享受它”这样的事情,有强烈的羞耻感,这样的情绪他无法处理,所以只能投射给你,从道德层面批判你,这样把坏的丢出去,就保住了自己的好,和内心的安宁。
从这个角度,你的童年一定过得比他要幸福。
他存在一些很明显的认知谬误,比如,不能允许自己享受,不敢对外承认自己的偏好,因为这样的事,在他小时候的家庭里大概率是不被允许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就“有没有教养”去跟他吵架,是鸡同鸭讲,因为他是陷在儿时的创伤和恐惧里,对你实施道德审判。
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以在不激化矛盾的情况下,明确两人的情绪来源与个人偏好。
比如,你可以问他,他是不是也喜欢吃法棍的脆皮部分:
如果他说他也喜欢,下次你分他一本,然后说我们赶紧一起吃了,时间放久了就不好吃了。
如果他更喜欢吃软的,你就可以说,那你们分工,以后软的他吃,脆的你吃,大家都很开心。
然后你可以明确,如果是请客,别人家这些涉及社交的场合,你不会这样做。
你现在这样做仅仅是因为在家里,你更喜欢脆的部分,这和教养没有关系。
然后通过你平时生活的观察,你可以看看他有什么偏好,鼓励他去表达出来。
最后,如果他仍然一根筋,那就是你们价值观在这个问题上没办法获得统一意见,你可以非常强硬的要求求同存异。
比如,以后买回家的某一根法棍,是完全属于你的,他无权做任何评论,你想怎么吃怎么吃。
法棍的脆皮就是要刚烤出来才好吃,如果这时不吃完,放一段时间,就两个感觉了。我从题主“就把两个法棍两的头撕了”读出来的,是一种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有一种狡黠调皮的放松感,这些,都和有没有教养毫无关系。
我觉得在生活里,如果我遇到一个朋友买了法棍就想把头上的脆皮撕掉,我会和她高高兴兴一起撕,吃完高高兴兴拎着剩下的回家。
但我觉题主正确,不代表,我觉得,题主必须说服你的丈夫,你做的正确。
生活由许多维度组成,总有一些东西,可能是磨合也很难调和的,这就需要一些互相无视而不是互相理解,因为真的理解不了。
你们都没办法回到对方的小时候,去体会,是什么样的环境才造就了现在的你们。
但我觉得至少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不要把不认同上升为道德攻击,这是很伤人的,有不同意见好好说,说不通,不重要的细节就互相无视互不干涉,这才是一段稳定的长期关系需要做的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