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情緒其實是一個超級難的必修課

有沒有那種時候,你明明知道自己快要爆炸了,但還是忍不住說出口?你心裡其實很清楚,這一句話會傷人,也會讓自己後悔。但情緒就像潮水一樣洶湧而來,等你發完脾氣之後,只剩下沉默、愧疚,還有那種「早知道我就不該……」的懊惱。
其實,這不只是你的問題。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甚至心理學上早就有研究指出,人類的大腦並不擅長在強烈情緒中維持理性。情緒一旦過了某個門檻,大腦中處理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質就會「暫時失去作用」,主導你行為的,反而是比較原始的杏仁核,那就是所謂的「情緒中樞」。
這也難怪,為什麼有些人會為了自己前幾天的一句話,反覆懊悔;或者因為當下氣氛不對,就把那個場面在心裡重播了十幾次。這種情緒內耗,其實不是脆弱,也不是多愁善感,而是我們的腦袋本來就會這樣運作。每個人都曾在這種時刻裡困住,只是有些人學會了怎麼跟情緒共處,而有些人還在掙扎。
但說到底,控制情緒這件事情,真的很難。
不是「不要生氣」這麼簡單。更不是「轉移注意力」就能解決。有些情緒太複雜,太深了。它們可能來自童年陰影、原生家庭、長期累積的委屈、被忽視的情感,甚至是長久以來壓抑的自我否定。當這些東西疊在一起時,一個再小不過的「引爆點」,都可能讓你失控。
我們以為自己是在因為「現在」這個事件而生氣,但其實你可能在對「過去」吶喊。你說出口的話,並不全是針對眼前這個人,而是針對你自己累積太久的壓力與心酸。
而更諷刺的是,這個世界似乎不太教我們怎麼處理這些東西。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乖」、「忍耐」、「不要哭」、「別發脾氣」,彷彿所有的情緒都是錯誤的、不應該存在的。所以我們慢慢地學會了壓抑,把那些感受塞到心底最深處,直到它們某天爆炸。
但問題來了:你不處理情緒,情緒就會來處理你。
有些人開始睡不好、頭痛、焦慮、暴躁、憂鬱;有些人失去了人際關係、失去了信任、甚至失去了自己。然後我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原來那一點點沒處理好的情緒,會變成這麼大的災難。
所以,與其說控制情緒是「不讓自己生氣」,倒不如說,它其實是一門學習「看懂自己」的課。
你要學會在情緒來的時候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為什麼會這麼難受?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我是不是把別人的一句話,和我過去的某段經歷連在一起了?」
控制情緒不是否認情緒。你可以生氣、可以難過、可以委屈、可以脆弱——那是你作為一個人最自然的反應。但你要有能力去「接住」自己,而不是讓情緒帶著你走向毀滅。
你不是聖人,你會有情緒。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情緒來的時候,好好對待自己?
我常常覺得,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不是從來不生氣,而是能在氣頭上不說出毀滅性的話,在委屈裡還能保留對自己的尊重,在傷害中選擇不傷害他人。
要做到這點真的很難,但也是人生中最該努力學會的一件事。
所以,下次當你又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了,想發火、想逃避、想大哭,不妨先深呼吸一口氣,對自己說:
「情緒來了沒關係,我會陪你一起走過去。」
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其實越來越強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