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回台南了。
媽媽回台南了。
搬家的清晨,陽光燦爛一掃前幾天不穩定的雨。搬家公司把四年的生活搬回南方,已然習慣了的日子,就這樣被捲走了。
四年前,爸爸離開。我提議讓媽媽搬來台北,陪著剛上台北的大一小侄子,也剛好姪女在台北找到第一份工作。我想,三個人在一起,讓他有事忙,應該比留在台南好太多。也能讓我,就近照顧。
我找了民生社區的房子,三房兩廳,有陽光穿得進來的窗,走路六分鐘可以到我家。媽媽每天煮飯,晚餐成了台北我們這個家的重心。J和我下班就過去,一桌五個人,像極了某種日常的儀式。
她很喜歡這附近的一切。偶爾早上走去普門寺,念經、散步,有時一個人去龍城市場買菜。她會問:「今天你們要吃什麼?」然後備菜一整個下午,把一桌熱菜視為她的成就。
我常說,她把生活過得很清楚。她不需要宏大的夢,只要有人把她做的飯吃光,就是她的滿足。這樣的日子過了四年。
小侄子從大一到大四畢業,姪女今年年初決定回台南工作。媽媽於是說,那她也該回去了。雖然她其實比較喜歡台北。這裡的空氣比較乾淨,街道好走,市場整齊,哪怕只是去7-11,也能讓她覺得自在。民生公園則是她散步的日常。
但她還是得回去。老實說,兩個弟弟都在台南,孫子們也都回台南了,她不想讓家裡某個地方空著。
他們搬家的時候,我跟著忙進忙出。送走他們後,有一種空空的感覺,像是房間裡的聲音被抽走了。J也感受到。我們今天在外面晃了一下午,回到家附近時,我忽然說:「媽媽現在已經不在台北了,好怪。」
那種「怪」,不是悲傷,有種失落的感覺。
這四年,大概是我這輩子和媽媽住得最近、見得最多的時候。她和J變得熟了,有時還會問他沒穿外套、要不要吃水果。我們甚至有個「台北的家」群組,弟弟吃味地說,那他也要創一個「台南的家」群組。
週末,有時候得想要帶媽媽去哪玩。但她最開心的,還是煮飯。煮飯給我們吃。
她離開台北時對J說:「你們要好好互相照顧。」姪女在旁邊笑:「你不用擔心啦,他們已經互相照顧二十幾年了。」
說的也是。我們早就是彼此的家了。但媽媽的離開,還是讓這座城市少了什麼。
她回台南後,我知道,接下來會比較常南下。週末會再回到原本的節奏,只是,心裡多了一段記憶,是關於這四年的台北。
關於每一桌她煮的飯,每一回她問我晚上要吃什麼。關於她不在時,還特地打電話問我吃了沒。我笑她,我這幾十年不都這樣吃的嗎?但其實,經過這四年,我居然早就習慣她就在不遠處的這段日子。
這些與媽媽生活的細節,我已經開始想念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