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面🪞鏡子 Part 2
1️⃣ 父權語言的鏡子|那些男人嘴裡的「騷浪賤壞毒強勢情緒化」,... @Jules Vela
這不是一篇單純的性別控訴,而是一面極其銳利的鏡子 🪞,迫使人重新檢視那些早已內化的暴力詞彙🧨。
每一個用來羞辱女性的字眼,根本不是評論,而是投射,是卸責,是集體失憶的舞台🎭。
📌語言既是武器也是傷口🗡️。這面鏡子無法輕易撫平,卻有必要每日直視。
這是一面柔軟的鏡子 🪞,映出童年未竟的夢💭:我們曾多麼渴望被接住、被理解,甚至與「怪物」為友🐉。
這篇觀劇筆記充滿童話底色,也提醒我:
✨善意與信任,是需要有人先示弱、先等待的。
不是「與龍共舞」,而是「與恐懼共生」的預演。
像是一段日常心緒的錄音帶📼,在「想要」與「害怕」之間來回快轉。
那句:「你最討厭的,往往是你最像的」🪞就像一把從鏡子內側劃出的刀,讓人措手不及。
選擇未必因為自由,而是出於逃避;
而理智,也可能只是焦慮的外衣🧥。
🕳️這是一面照見我們內在矛盾、也最無法說出口的鏡子。
這面鏡子是雜訊交纏的夜晚📡:AI 對話、文學反芻、性別慾望、網路日常與隱密自述交疊成一片。
被看見不等於被理解👁️
說話不代表連結🔊
Shawn 的文字像是無人回應的廣播,在深夜長廊中迴盪。
💬這篇讓我重新思考什麼叫做「說出口」:
是渴望?是倖存?還是求證自己還沒消失。
這是一面極靜的鏡子,光線在水面上反射🌊,而我們只能在靜默裡讀懂行動的價值。
那張簽名錯了七八次的罷免書🖋️,不是手抖,而是怕寫錯的不被接納。
🧱每一筆、每一劃,都是在瓦解沉默與犬儒的磚頭。
這面鏡子提醒我:行動未必來自希望,而是來自「不能不做」的悲憫💔。
6️⃣ 語言權力的鏡子|「你所有不行都不行!」 @KJOH
這面鏡子映出一個模仿權威的小男孩👦,他用語言搭建紙箱堡壘📦,努力讓世界暫停片刻。
「你所有不行都不行!」不是命令,而是一種微弱的求生訊號📢。
我們都曾是那個孩子,只是長大後學會說「你不懂」「不是現在」「等你長大就知道」這些更溫和卻同樣終止對話的句型。
🧠語言可以封口,也可以打開。而我們是否還記得怎麼說「我想要」「我可以嗎」?
🪞🪞🪞🪞🪞🪞
這六面鏡子,如同六個斜角,切割出我與這世界之間的錯位與重疊📐。
有人用吶喊🔊、有人以靜默🕯️;有人拆解語言📖、有人以身體行動🚶;有人裝作沒事😶,有人其實早已無法不在意🫣。
而我,在閱讀他們的時候,也在一點一點補回自己未曾說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