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山數字遊民社區的生活與體驗

文倩
·
·
IPFS
·

第一次住數字遊民社區在2023年1月,海南島Nomad House 快閃經營至那一年的夏天。

原本,那時計劃去巴厘島,剛好在數字遊民朋友的朋友圈看到一個過於真實的分享,大概是當地傍晚5-7點下班或晚餐高峰期,摩托車的堵塞與轟鳴一下沖擊勸退了我。這種情況,在台北街頭也是常見的,幾乎是美好都市里最不美好的一面了。

由於對這一點體受較深,在主動、能夠選擇的情況,暫時不想再把自己放到這樣的地方去體驗或度假。

而且當時由於國際形勢,也經常看到新聞大量俄羅斯與烏克蘭自由職業群體湧至巴厘島,使得原本就是度假與數字遊牧群體的天堂巴厘島更加供不應求。

所以,在看到海南島也出現了類似的度假風與數字遊民社區,很重要一點還有“它是快閃、有期限的”。於是,春節一過,就從香港家直飛海口·美蘭機場。

Nomad House

在結束Nomad House一個月的旅居生活後,又順勢來到了附近另一個鎮上的鄉村型生態社區 — Serendipity空間

鄉村、椰林、綠地、泳池、茅草屋、樹屋及各種特色小房子,經常被大家稱之“海南巴厘島”,也包括當時的主理人團隊確實是疫情期間從巴厘島回國的。

這就是我2023年初住過的國內數字遊民社區的經歷了。

將近兩年半後,今年五月,有機會入住感受DN·黃山數字遊民公社,從2022年起就一路關注DNA&DN余村,終於來了。

近兩年多各省各地雨後春筍般生長的20來個數字遊民社區和我之前住過的兩個很不一樣,之前的像是小而美的家庭作坊,現在大多是由廠房、校區或園區改建,一排望去的公共空間與設備,整潔完美的co-working space 等等。


DN-CN 數字遊民中國的介紹是:一個面向數字遊民的服務機構,致力於數字遊民生態在中國的發展,也致力於為鄉村聚集年輕人。

數字遊民生態或生態社區的概念與闡述,慶幸在一個長長的星期一午後,在社區草地那喝茶聽到老許的分享。

也結合老許的文章《DN黃山,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金字塔式的組織形態是目前最通用的形態,但我們更喜歡一個不止有它、還有更多可能性的世界。我們相信社區的力量、生態的力量。我們在之前的社區運營中看到了“自由人自由聯合”的力量,看到了一種基於熟人關系的、基於友誼和信任的生產關系,不僅是可能的,而且還能激發生產力的高效提升。”

生態,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或發生的所有事情。它是相對自然、不摻雜外力的,如生活中常見的花開花落、潮漲潮退;在一個志向“生態社區”的理念里,它可能沒有常見的社區運營。

主理人們從一開始就不能站出來「解決」事務,而是要培養解決事務的環境;中心一旦產生,幾乎是不可能被消除的;有時候,「不做」比「做」更難

—— 老許

在我初到社區的那個星期五晚上起,幸運的,似乎是遇到一波社區成員生態相對活躍的時段:

當晚,在地雜志和Mook雜志書的魅力分享

簡介:“我是一個雜志和Mook愛好者,曾經做過Mook編輯。

2015年我去台灣旅行,第一次接觸到“在地雜志”的概念,後來因為《知日》系列,我又開始著迷於收集不同主題的Mook。現在出去旅行,我都會去當地的獨立書店,希望淘到一本在地雜志和Mook,幫我深入地了解本地的生活。

我想通過一場分享會,解釋雜志、Zine和Mook的概念,詳細介紹日本、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的一些在地雜志和Mook。”

忍不住內心歡呼,油然升起親切感,剛好是我熟悉且喜愛的內容。

拍攝:貓女·貓女咖啡车

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從學生到變成數字遊民,又去大廠上班,又離開去到新型組織進行折騰進行人生探索的心路歷程。同時,作為趨勢研究員也想分享一些社區的觀察。

歡迎大家聊聊大家為什麽會來到DN黃山?在其它社區入住的體驗和感受?以及經過社區的經歷,你最理想的生活與工作的關系是怎麽樣的? 歡迎大家以自在的方式參與~

在社區,從眩暈到疲憊

豆沙bar趕上520開業了✌️✌️✌️

豆沙接手了泡泡bar的設備還有精神,本著讓社區有酒喝的理念,購買了一批酒水,剛剛到貨。

還有DN黃山第一屆品茶大會正式開始!

茶葉是最近采摘的,從黟縣三合村帶回來的!

招募15個夥伴來喝茶,喝完茶以後一起聊聊茶葉市場,來一次價格競猜,無論平時有沒有喝過茶都可以參加。

然後我們會把這次和三合村的合作開放,大家一起玩。

這次的品茶種類:

紅茶-香螺,三合紅

三合綠茶-一級,二級,三級

毛峰-特級,一級


除了品茶飲酒、還有聽人類學分享 現場吃冰淇淋的 🍧

事情是這樣的,活動發起人Pocky一上台除了說明主題,就直上彩蛋

《Cooling the Tropics》暫譯《冷卻/控制熱帶》,通過「冰與制冷技術」在夏威夷的殖民化進程,揭示與探討西方對熱帶環境的改造,亦有通過文明技術來服務經濟與民眾感官需求的殖民手段,進而達到殖民控制。

這是一本視角獨特的好書,書的封面更是誘人,一個小女孩開心地吃著冰淇淋(下圖)

Pocky說他在閱讀的時候特別想跟著來一球,推己達人,給現場參與的二十幾位小夥伴準備了!

受到以上社區氛圍的感染,我在當晚也發起聊聊鄉村烏托邦,黃山、屏南與麗水

文倩:2020年數字遊民,出生閩南、港台成長;22年4月環球遊牧;這兩年多跟著Web3大會參與pop-up city 山海塢、伊斯坦布爾、清邁等。三月跟社區走了鄉建考察與數字遊民社區觀察。

碧山村與廈地古村讓我感受到不在場與在場的呼吸感,對鄉村烏托邦有更深思考,想和大家一起交流,普遍涉及人文/藝術鄉村。

分享的PPT
拍攝:貓女·貓女咖啡車

除了生態社區,還感受到生態創業

組織「黃山第一屆品茶大會」的社區成員在活動上除了分享好茶與行業市場,甚至真誠地交流、探討以“社區成員+MCN機構” 如何平衡、考量社區與商業

內容:三合村茶葉,對接村書記或村民

按以往商業思維,從0-1的IP孵化產品運營,機構從中壟斷或占利益大頭,這是常見的事;但以一位社區成員,一種基於熟人關系、基於友誼和信任的關系,不想讓社區夥伴覺得只有或過於商業化,轉向一種合作共生的關系。

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為三合村茶葉做1-2年的IP孵化和產品運營,同時間為村里培養年輕人作儲備;茶葉的定價也很透明、實在,甚至有給社區成員的折扣價格。

看到這樣的主動探索與思量基於社區與商業的良善關系,十分觸動。即刻訂購了一點茶葉。

前天的一個深夜,收到信息:你好呀,還在社區麽?茶葉到啦,剛炒出來的

雖然是一位喝茶多年的閩南人,但我從沒遇到、喝過剛炒出來的茶葉。於是迫不急待問:可以現在下樓拿或是明天?

答:現在可以呀,明天也行!

我馬上下樓,也剛好看到另一社區成員抱著滿懷的茶葉推門而進,真的是茶葉剛剛炒出來,剛剛到社區!

隔天一早,我內心歡喜地沖泡三合村茶葉,滋味與心意皆是滿滿的。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旅・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倩世界公民,出生福建,台港成長; 5年香港立法會議員助理 2021年大涼山支教教師(NGO);2022年環球旅行&旅居 2023年海南島Ted演講者; Freelancer數字遊牧,社群運營 公眾號:應無所住2020 疫情三年,一個女生的全球生活漫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數字遊民生活周記錄|在屏南的隨「波」逐「流」

數字遊牧2.0 從地理套利到政策套利

在意大利認識的青田人,我來到了他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