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吃

音樂人馬世芳第一本飲食散文集,二十一篇散文,追溯二十一個食物背後的故事。
〈百頁包肉,我的家傳味〉講述他家的老太太(外曾祖母)從蘇州帶來的手路菜百頁包肉,
肉餡配方可加荸薺香菇雪菜筍丁蝦米,
可煮在湯裡也可蒸熟乾吃,也可以紅燒淋上芡汁調味,變化無窮。
從五零年代就在他們家幫忙的阿利婆,從小姑娘工作到結婚生子,一路做了三十年才退休。
阿利婆跟老太太學蘇州菜,江浙菜台菜混搭成馬家飯桌特色。
雪菜黃魚,珍珠丸子旁邊是白菜滷、白斬雞。
過節蒸蘿蔔糕,炒米粉,拌油飯,包台灣粽,
也包潮州粽甜鹹都會擱一塊潤肥豬板油,
包狀如元寶的菜肉餛飩,湯裡放蛋絲榨菜紫菜,點幾滴香油。
吃過阿利婆的菜肉餛飩湯,再吃美食家推薦的名店都只能是將就了。
馬世芳說自己饞人,疫情期間,餐飲店停止內用,他給自己煮一碗麵開始了自炊時光。
很多人視做菜為苦差事,像我就是,
但馬世芳說,買菜做菜是快樂的事,看到他亮出廚房工具,
從切菜刀到各式各樣的電鍋、電子鍋,炒菜鍋、平底鍋跟大小湯鍋,
眼花撩亂的調味料,果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除了自己下廚,他也有從小吃到大的美食,溫州街蘿蔔絲餅,排隊也要買,
拿在手裡熱燙燙的蘿蔔絲餅,先咬一口,吹一吹,才不會被餡料燙到。
他寫一般蘿蔔絲餅都是銼成細絲,加鹽擠掉汁水,
但這家蘿蔔絲是粗切,外皮煎得脆脆,餡料卻還保留一定的溼潤,這就是功夫啊。
冷凍庫裡常備有御紘福魚丸,煮湯麵時加幾顆,湯鮮味美。
請好朋友吃飯,去信遠齋點一份帶肥的燻五花肉、一份全瘦的燻里肌,
素雞,方干、黑干、豆皮一類豆干全餐,
平常他還會買醬肘子、豬肝、燻滷蛋,結帳時價錢頗驚人。
《也好吃》當中的許多道菜,是說菜,更是談人,
結合曾經的美食記憶,揉成他的廚房道理。
小時候和舅舅去吃福州魚丸湯,Q彈魚丸,
增味的芹菜珠,碗底那尾紅蝦逼真到讓他至真難忘,
父親的酸梅湯,姑奶奶的茄餅,人生第一杯卡布其諾,抗議活動現場的烤香腸,
太太讚不絕口他下廚煮出比名店更美味的大腸蚵仔麵線。
他學會父親拿手的三杯雞後,說剩下的湯汁萬萬莫扔,
澆飯、拌麵、甚至隔天再拿來做三杯中卷,皆妙。
煎牛排時餘下的肥油別扔,凍起來,炒青菜,煎蛋,乾煎大明蝦都好用。
吃,從來就不只是味覺的饗宴,細火慢燉的還有心靈的溫度。
也好吃
作者:馬世芳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31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