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脣亡齒寒 feat. 金哀宗

逐漸成為廢墟的部屋,感嘆歷史如雲霧裊裊。
·
·
IPFS
·
「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忘」,一旦缺少了心,恐怕就是變成「亡」字,嗚呼哀哉,南宋方面根本不理會完顏守緒真知灼見的分析,史書只用四個字來加以打發:「宋人不許」!
《左傳.僖公五年》晉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之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今天要說的故事,是發生在西元十三世紀,金王國天興三年的正月己酉日,也就是換算西方儒略曆制的西元1234年2月9日,作為金國皇帝的完顏守緒(金哀宗,1198 - 1234),眼見大漠鐵騎(蒙古軍團)和江南援軍(南宋)聯手猛攻,在無處可逃,身邊將領更多半投誠蒙古的窘況下,幾經考慮後,決定放棄大位,召集所剩無幾的文武百官,下詔將帝位禪讓給長年隨護在側的頭號大將完顏承麟(?-1234),希望藉著承麟傑出的武官身手,未來得以…呃,明天得以…若真有機會或奇蹟的話,再次復興金國盛業。

然而,眼下的景況,已被圍困於蔡州城(今中國河南汝南)內的金國大小,論軍備與氣勢早已無力回天,遙想汴京爆發瘟疫(今河南開封),狼狽棄城後的一路「偏安」,國內百萬人或病或戰而亡的淒風慘霧,無人得以否認,所謂的命運之神其實早就離棄了金國…連沙場上最後的一絲希望,承麟兄長完顏白撒所率領的八萬金國精兵,都在蒙古大將史天澤的指揮下…灰飛煙滅。

完顏守緒,不願淪為亡國之君;完顏承麟,更不想成為逆倫之臣,可勉強答允,未見任何喜悅之色的傳位大典才剛進行不久,外頭的探子以連忙傳來悲報…

蒙、宋兩軍已經雙雙攻破了蔡州城門!

悽悽慘慘戚戚,僥倖卸下帝位的完顏守緒,在隨從的保護下逃往城內某處,躲藏一個名稱「幽蘭軒」之所。深知在劫難逃的他,縱然一心力圖振作,也曾停止征戰,但殘酷的國際現實,讓他無法再像十年前甫即位般的改革中興、收復故土,「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恨矣。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沒有勇氣繼續苟且偷生的他,最後選擇自縊身亡,得年三十有七,沒有遺下任何子女。

另一個場景,毫無僭越之意登基為帝,可是卻在守緒的請託下勉為其難坐上龍椅的承麟,第一時間亦接獲了「先王」守緒自盡的噩耗;前一刻見面時的雙手緊握,主上莫可奈何的悲歎,氣息彷彿還在耳邊徘迴著,但一眨眼,「幽蘭軒」內的一國之君卻變成了冰冷的大體。就任皇帝,但根本已無任何江山社稷,連一區區陋室都無以統御的帝王,承麟唯一能夠做的,只有率領在朝官員起身到先王的遺體前哀悼,如同《金史.哀宗本紀》裡所記載的:

「率群臣入哭,諡曰『哀宗』。」

哀傷的悼別,應該夾雜著不甘心的淚水吧?然「哭奠未畢,城潰。」,史官毫無感情地述說著一個王朝的覆亡,但承麟並未像其他歷代統治者一樣,從後門策馬出城,圖謀東山再起之時,而是清點完身邊的殘餘兵力後,一聲令下,毫不猶疑往前殺去…這場連年烽火的戰鼓詩篇,他決定戲劇性地劃下句點。

忠實的雞鳴啼叫,帶來隔日一早的朝陽,旭日依舊照常升起,但由太祖完顏阿骨打所建之金王國,卻就此永遠定格在「天興三年正月己酉日」;埋葬於蔡州城下的,僅是竹簡上的刻字,殘酷記錄著完顏承麟與金國兵卒的末日,中土的正史典籍也不再出現任何金國的豐功偉業。

據說哀宗守緒的屍首被貼身近侍用火燒掉,埋於汝水(淮河支流)之上,但就《宋史.孟珙列傳》所載,守緒的遺骸則遭到了宋、蒙兩方主帥羞辱式的分屍,宋人將其帶回太廟告祖,蒙將塔察兒則拎著哀宗的一隻手回營請功。

是真是假?自然,「贏家」才有資格編寫(竄改?)史實,他們說了算。

承麟死後,被通稱為「金末帝」,或者是「金後主」;根據史學家的深入考證,這位生年不詳,無法確信究竟活了幾歲的皇帝,可能也是…

中國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為短暫的皇帝!

在學者普遍公認的皇朝家天下概念中,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了83個王朝,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完顏承麟正是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有學者說,承麟任期最長不超過半天。更有一種說法指出,他的帝位尚坐不滿一個時辰!


附記:

既然談到了蒙、宋攜手滅金,個人覺得後續的史實與時點軌跡值得跟大家繼續分享:在華夏(漢)民族的觀點裡,中國「正統」的南宋(宋王國)政權,其真正的統治管轄區域只侷限在中土華南地區,國都也選在偏南方的臨安(今浙江杭州),從地圖上面檢視,可清楚看到有本文「苦主」金王國,還有蒙古王國,可說是一個被異族踩在腳底下(沒有不敬的意思)的政權。

岳家軍的八千里路雲和月,是當時所謂上一個世紀的「神話」,金國雖未一舉滅宋,但成功迫使南宋稱臣,並讓西夏、高麗等國臣服,成為東亞霸主,所以當蒙古崛起,出面邀請南宋一同討伐金王國的時候,自認自己大半國土都被「萬惡」金兵所剝奪的宋人,自然舉雙手(加上雙腳)附和,若當年有舉辦公投,想必近八千萬的人丁也一定是同意票居多。

完顏守緒得知蒙古意圖聯宋滅金之後,西元1233年也連忙派出密使向南宋皇帝宋理宗(1205 - 1264)曉以大義,告訴這位年方不到三十歲的國家領導人,一旦金國滅亡,宋國北邊將失去可從中潤滑(抵禦)的武裝屏障,不假幾年,宋國勢必也將落入強大蒙古王國之虎口…

「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

「忘」,一旦缺少了心,恐怕就是變成「亡」字,嗚呼哀哉,南宋方面根本不理會完顏守緒真知灼見的分析,史書只用四個字來加以打發:

「宋人不許」!

不許就是不要,宋國哪在意「唇亡齒寒」的自然之理?那可是春秋時代晉獻公姬佹諸,西元前七世紀的事情,充其量也只是好久、好久以前的床邊故事罷了!宋國最在意的是,只要消滅金國,蒙古就允諾宋國可取回昔日被奪河南一帶的故土!等於是打怪之後的獎勵品呢!耶比!(咳咳!用現在的白話文說,這叫先「讓利」啦!有「共識」啦,你說對不對?)

果真,在西元1234年的今天,天興三年正月己酉日,金國被蒙、宋兩國夾擊消滅,完顏政權下台一鞠躬。太平盛世、光宗耀祖的美夢可能還在皇帝的牙床上編織著,可不消幾個月,宋理宗就在寵臣的慫恿下,於端平年號時鳴金出兵,決志收復當年被金國攻取的三京,也就是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市)、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南京應天府(亦稱之為歸德,今河南商丘市),史稱「端平入洛」,但此三京均位於河南北部,也就是在蒙、宋兩國協議前就已經被蒙軍攻取,當然不屬於起初滅金之後宋國可以取回的領土…

「糧餉未集,無法進兵。」

,此等倉卒的決定可能源自於皇帝的衝動或好勝,但歷經大戰後的糧草缺乏與住民北遷,募集不到食物之下,飽受飢餓的士兵又宛如進入死城的三京(洛陽據報只剩下三百餘戶),「端平入洛」不只呈現危機和敗象,也讓蒙古人逮到機會,除譴責宋國「惡意敗盟」,更理所當然的翻臉不認帳,撕毀所有的和約與協議!

西元1235年初春,汝水潺潺,蒙古大汗窩闊台眼看時機成熟,正式遣皇子闊端和曲出伐宋,開啟了全面南侵的作戰計畫!

窩闊台

不到四十五年的光景,伴隨厓門海戰的全軍覆滅,宋國末代皇帝趙昺(1271 - 1279)的投崖自盡,立國152年的南宋,末尾也依循著金國的腳步,一同葬於歷史的滾滾長河。

歷史,無情?冷酷?我想回顧起來,絕大多數是令人嘆息的時刻,這篇理應也是如此吧。


尾聲:

一次在寫作課上,跟學生們分享這則歷史故事,我試著「挑戰」他們,如果自己當年是完顏承麟的身分,看到外頭的蒙古鐵騎與宋國兵士,你(妳)會做何種抉擇?是狼狽逃走後再謀求反攻大業?還是直接對決,像武士般的浪漫死去?

一個男同學舉手笑著說:

「逃走,是政治家;奮戰,是『西底家』(sí tī tsia)。」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南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金朝

https://wall.alphacoders.com/big.php?i=393766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逐漸成為廢墟的部屋,感嘆歷史如雲霧裊裊。有歷史的世界理應是永遠幸福的,但事實證明終究世道會走向一片孤寂荒涼,甚至成為廢墟,只因為我們都是自以為神佛的蝜蝂。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魷魚遊戲》,不只是遊戲。

生日快樂~~巨蟹座的「它」。

【國歌專題分享】《星條旗》,自由的國土,勇士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