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我不是壞爸爸,只是不懂怎麼當爸爸。

我,是布萊恩
·
·
IPFS
·
修正,不是妥協,而是學會成長。

Hey there,

我是地方兩寶爸,布萊恩。


曾經的我呢,是隱性的脾氣不好,但以認識我的朋友、同學、出社會的同事、主管等,都一致認為我人很好、沒脾氣又easygoing。(當然真正知道我脾氣的只有我最親暱的另一半和家人)

婚後漸漸的或許是責任越來越重、工作壓力太大、生活太緊繃,當情緒上來時,控制就像是奢侈品;尤其在有小孩後,所發的脾氣可能是我沒小孩時期的一萬倍,不是開玩笑,這是真的,那段期間,我常常對孩子發脾氣,吼叫、責罵,甚至到了動手,不外乎會這樣都是為了矯正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基本教養,常常覺得,為什麼就是講不聽呢?!

但每當冷靜下來,看著孩子們紅腫的眼角和安靜的背影,心裡的愧疚總是翻湧不止。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中北部旅行。那天大家都累了,同時,白天我也累積了不少負能量,兒子又在洗澡時突然崩潰,我的理智線也斷了,連續三個巴掌拍在兒子的大腿上。那清脆的聲音至今還在腦海裡迴盪。

老婆趕過來時,我只簡單敘述事情經過,後來老婆接手幫兒子換衣服,並叫了我指著兒子腿上的巴掌印,但當時的我冷冷的回:「怎麼了嗎?」

老婆只淡淡地說:「沒怎麼了!麻煩控制一下自己的力道!」

當下,氣消了,理性回來了,後悔,也隨之湧上心頭。

那一刻起,我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了!曾經說好要和孩子打成一片的我上哪去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這麼兇,那老婆應該比較不會吧?!其實我們夫妻都屬於嚴格型的父母,之前也說過,我們家沒有所謂愛的教育,該罰責罰、該賞則賞。要說我是「嚴父」,那我老婆大概就是「虎媽」。

她對孩子的禮貌、行為、生活習慣都要求得更細。雖然看似高壓,但我們兩個其實是互補型的組合。

只要一方情緒上來,另一方就會理性接手處理。我們甚至有默契: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老實說,結婚到現在,以及有孩子的這五年我們從沒真正吵過架,兩人間不吵架是因為我們太瞭解彼此,而有關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次也沒有。

因為我們很早就達成共識「小孩,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是怪獸」!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夫妻倆只能同一陣線並肩作戰!哈哈哈

回歸正題,自那次事件後,我幾乎不再動手處罰孩子了。當然責罵、唸話仍然會有,畢竟規矩該有就要有,但更多的是改為「溝通」。

我開始學著蹲下來,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我希望能和他們像朋友一樣相處,雖然真的很不容易,但我仍在努力,也一直在控制自己的脾氣。

每次看到外國的親子互動影片,那種尊重與平和的對話,不管是刻意拍攝、自然發生也好,總讓我心生嚮往。也許有人會笑我「從洋媚外」,但我真心覺得,那是一種彼此成長的關係,而不是「權威」與「服從」。(雖然這個家,I’m still the boss哈哈)

其實我們一家都還在學習。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也沒有人天生是合格的父母。

育兒這條路,本來就充滿後悔、修正與反思。我也曾以為「嚴厲」能帶來「聽話」,但後來發現,那樣只會讓孩子害怕我,而不是理解我。

我開始學著放慢腳步,學著道歉,也學著讓孩子知道:「爸爸也會犯錯,但爸爸願意改變。」

孩子不是我的「延伸」,也不是「我小時候那天使的翻版」。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脾氣、情緒與想法。

所以我不再追求完美的教養方式,而是想找到屬於我們家的平衡。

只要他們能健康、快樂、安全地長大,就夠了!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爸爸媽媽們,有沒有類似的經驗?你們在教養路上,也有過後悔、反思、想改變的時刻嗎?都非常歡迎留言或私訊,一起聊聊或討論哦~


簡單分享、分享簡單,我,是布萊恩,我們 下 次(篇) 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我,是布萊恩在這時而汲營、時而庸碌的世界裡,你是不是有太多的小故事,隱藏在心底,卻找不到出口? 何不你來說;我來聽,並幫你寫下來。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嗎? 歡迎投稿分享:[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010,平凡的我,也在努力生活著。

#009,變成爸爸後,好像也默默有了「爸爸氣息」。

#008,重新開始,也是一種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