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新世代媽媽的育兒法寶
「AI陪我走過那些快要崩潰的育兒日子」

不要隨便替孩子做決定,也不要隨意評論孩子
一張白紙上,通常大家只會注意到上面的黑點,忽略了大部分都是白紙。

不要讓孩子給鄰居或親戚有獨處的機會,尤其是信任的人!
外表世俗定義的漂亮永遠不及教導孩子更有自信的認識自己。漂亮不一定需要靠外表穿著打扮才叫漂亮,漂亮是打從心裡散發自信的人,才叫漂亮!

遇見丹麥媽媽團
認識丹麥政府如何透過產後訪視,串起一群新手媽媽,讓彼此成為育兒路上的最大的支持與夥伴。

看見多元母職:雙薪無後援家庭該如何兼顧工作與育兒?
少子化的社會需要我們努力生育,但在職場環境與托育制度幾乎斷裂的的狀態下,無後援的雙薪家庭如何銜接?

说说美国亲子关系里的亲人陪伴
小时候媒体总喜欢说美国的孩子多独立,真到了美国才发现实际情况与传闻差距有多大......
过早向女儿强调世界的危险不是爱孩子的表现
这不是爱女儿的表现,而是把自己的恐惧、焦虑和担忧以爱女儿的名义、包装成爱的样子投射给女儿让她替你承担。你猜她长大了以后会不会被“包装了是为她好其实拼命投射负面情绪”的男生吸引?
天生具备强大学习能力《孩子如何学习》
宇宙中最强大的学习者,拥有复杂的认知能力、道德意识和创造力。

生活有感|離開職場9個月
因為媽媽這個角色,我開啟了育嬰假生活......

育兒難
有機構作出調查,說在香港要把一個小孩從出生養到十八歲需要600萬元的成本。也不知道這個數目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麼身家沒有幾百萬的人真是休想成家立室了。試想想,結婚要花費一大筆錢,至少也要幾十萬吧?生小孩的費用至少也要十萬八萬,再加上把小孩養大成人的成本600萬元,還沒計算置業的費用呢!
職業婦女的時間戰爭:育兒、成就感,與不變的自己
聊聊我育兒後的種種改變,還有也許是稱得上是哲學的內容。
做自己,从入门到精通No.7:当妈妈就没办法做自己?(下)
我和我的伴侣在生孩子之前对这个工作量只有模糊的概念,反正是抱定了两人一起干的思想准备。到现在阶段性复盘的话,我觉得大致上是一人一半:三岁前妈妈管得多,三岁后爸爸管得多;做饭洗澡上学就医爸爸管得多,遵守规则情绪沟通妈妈管得多;但严格来说没有哪件事是“妈妈的事”或“爸爸的事”,都是两个人可以互换或一起干的。我们…
英國育兒日記#8 失去自我的媽媽
怎麼辦,媽媽要怎麼找回自我呢?

讓小朋友參加國際比賽:一位家長的分享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尋找能夠豐富小朋友學習和成長經驗的機會。最近,我選擇讓我的小朋友參加由 ITEDA 舉辦的朗誦比賽 2024,這是一個涵蓋多個領域的國際比賽。這個決定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以下是我作出這一決定的幾個原因: 1.
情绪稳定的冰山之下
超能力的背后,无非是无数密集而重复的童年创伤罢了。

三日书之二:理想之地,也曾照进现实
最典型的母系社群,当属mummy group吧。我曾服务过咖啡店的妈妈群,在凑份子育儿的时刻获得过喘息,也曾被夭折妈妈互助小组深深感动过。
三日书之一 - 理想之地:自梳女、母系社群
现世里或是大逆不道的地方,却是真正的灵魂避风港。
英國育兒日記#7 育兒流水帳
七個月過後... 育兒好像漸漸上了軌道。考驗沒間斷過,但抱持著一種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育兒,好像滿不錯的。雖然抱怨和擔心不斷,女兒終究還是長大長好了。最近可能天氣比較冷,她的食量也是大爆發。我以為準備副食品是另一個噩夢的開始,但後來秉著實驗的精神讓這一切充滿挑戰。

英國育兒日記#6 當媽後不能輕易放棄
為什麼我會這麼愛放棄。

英國育兒日記#6 繪本:And Tango Makes Three
LGBT友善繪本 and tango makes three. 這本繪本是在描繪紐約中央公園的動物園裡,一對同性企鵝情侶 Silo 和 Roy 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