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案》|這是妥協了的銀河映像嗎?
原文於2023年8月14日首發「拋開書本AsideFromBooks」
銀河映像這個1996年的香港電影製作公司已經淡出大眾視野很久,“銀河映像,超乎想象”這個slogan也逐漸名存實亡。上一次由銀河映像製作的電影是4年前的《我的拳王男友》,雖然標籤是杜琪峰執導,但也是為了還人情所拍攝。
      雖四年間未出新作,但銀河映像也在積極籌備新項目。2019年新公司MakerVille在流媒體異軍突起,同年與銀河映像合作。2023年的《命案》就是MakerVille製作的第一部電影,但是班底依舊是濃濃的銀河味。
2023年的新片《命案》可以看作是銀河映像的軟重啓,《三人行》、《樹大招風》已是7年前的事了,彼時需要這麼一部銀河映像精神的重新詮釋。於是這次杜琪峰放下導筒,把重擔交給自己的“大弟子”鄭保瑞,鄭保瑞作為銀河映像的中生代,代表拍攝過冷峻的《意外》和較商業的《車手》。也有充分表達自己個人風格的《狗咬狗》、《智齒》等…關於鄭保瑞的影像風格和較詳細介紹我曾於兩年前在《智齒》一文提到:
      游乃海是銀河映像的編劇老成員,也是編寫了很多銀河映像作品的劇本。鄭保瑞+游乃海的組合很容易讓人想起黃金時代的杜琪峰+韋家輝,這部《命案》也是銀河映像新十年來重新對宿命的解構…
      《命案》是一個講述命運的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心幫人化解“死劫”的命理大師機緣巧合遇上送錯外賣的茶餐廳少東,並看到少東被挑起的與生俱來的殺戮衝動。大師算出少東將會因殺人而犯牢獄之災,少東害怕再陷囹圄,求大師幫忙改命。曾目睹少東殺貓的老警察堅信少東是天生的心理變態,則認為是命運使然。大師使盡風水術數、中西玄學,但總是人算不如天算,鎩羽而歸…黔驢技窮之際,少東的殺念越加熾烈,執刀就要踏上殺戮之路。而大師也頻臨精神崩潰,命中注定的大劫將至…
這個故事是游乃海於2008年創作,到了2020年才被杜琪峰重新發掘並交給鄭保瑞。08年是一個時間節點,前後時間正是銀河映像在新千年後尋求的一種新式宿命感的表達,2007年《神探》致力於外化人物心境、2008年《文雀》是極致風格化和香港地區特有情懷、2009年《意外》則詮釋了命運背後的邏輯和宿命論的深刻理解…
      這些電影都透露著一種中式悲劇情懷。人物好像在對抗一種不存在的“天”的概念,在這個巨物之下人類閒得渺小且時刻透露出一種無力感。這也是那個時期銀河映像“與命運抗爭”的主題闡釋。
但是在《命案》中鄭保瑞、杜琪峰、游乃海等人不在執著於與命運對抗的其樂無窮的狀態,少了些早期的銳氣,從而轉變成了一種柔和的選擇。鄭保瑞不止一次在《命案》的採訪中解釋,“命運是不可逆的,但其實我們面對命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態度。”或許在鄭保瑞的《意外》中,那種與天對抗的光啊是溢出屏幕的,而在《命案》中則避其鋒芒。
      影片不去關注命運從何而來,也不去刻畫人們如何逆天改命,而是專注於那些被命運操縱的人是如何掙扎並進行自我選擇的。
鄭保瑞在這部電影中犧牲了很多個人風格,他擅長在極端環境下用一些誇張的視聽效果來展現角色獸性、慾望的一面。雖然聽起來這與銀河映像某些極端處理相近,但從《智齒》來看,這一部鄭保瑞收斂了很多自己的癲狂。如果說《智齒》是對《狗咬狗》自己風格的解構重組,那麼這部《命案》就是對自己曾經《意外》的一種外放處理。
《命案》專注於刻畫了三個沒有姓名的角色,命理師、送餐少年和警察。鄭保瑞在訪談提到這三個人分別代表了同理心、慾望和理性的三種狀態,他在片中極力想要表達的也是我們不能讓同理心而殺掉理性,從而讓慾望反噬。
除了專注刻畫的三名角色外,還有物理治療師這種和少年完全相反的因為成長經歷才有的殺人慾望、妓女的無法接受並抉擇自己的命運從而失去性命...鄭保瑞和游乃海探索了一種命運之下的人物多樣性。
      01|同理心
      林家棟飾演的命理師是一個很執著的人物,這一點倒是很符合鄭保瑞對極端人物的設計。影片的第一場就是他幫助別人逆天改命的戲,他想要通過假死來欺騙天幫助她人度過“大劫”。
      這本身就是一個“善惡報應 福禍相承 身自當之 無誰代者”的事情,這一段鄭保瑞也用一種仰拍來展示“天”的情緒,配合著低沈的音樂和轟鳴,更有種渺小的感覺。
      逐漸到了後面我們才得知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源自於他不想變瘋的恐懼,他知道自己的命運是會變成精神病,他不想發瘋所以試圖通過改變別人命運來拯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害怕間接導致自己心愛的女人死亡。
直到他遇到送餐少年,他算出“花凋謝後才會結果”,也就是只有自己瘋才能解救少年的命運。在經歷了一系列故事後,命理師重新選擇了拯救少年,並得出“是我自己選擇”的結果。
命運讓他遇到自帶殺戮屬性的少年,也是命運讓他幫助少年走出殺戮的慾望,所以他瘋也是必然的。在我看完後和我朋友討論,他說了一句“種如是因,收如是果。”種如是因,就是命理師為了讓人擺脫自己不好的命運去干涉別人的因果,這就是他種下的因,收如是果,是影響別人因果的結局就是用自身去填補,最終落下瘋了的結局,可以說這是必然的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從“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到“萬般皆是心,點點皆由人”是銀河映像新時代發展在命理師這個角色身上的映射。《意外》中的古天樂是含蓄內斂的,《命案》中的林家棟飾瘋癲好動的,意外彰顯了一種人在面對意外的無力,而經歷了這麼久的變遷,在《命案》中體現出了一種人為選擇的結果,面對像意外般的命運,人雖然無力更改,但是可以從自身出發去選擇如何面對,這也就是鄭保瑞說的態度。
      02|慾望
      對於慾望的解釋,鄭保瑞把它分為天生的自帶慾望和後天造就的。前者就是送餐少年,後者則是那個物理治療師。這兩個人也佔據了本片大量的視聽篇幅,鄭保瑞花了很多鏡頭、色彩和意向來表達少年和治療師內心的轉變。
首先是物理治療師,因為解剖老鼠的經歷讓他產生一種嗜血的衝動,在片子中被外化成了雨天,這與《意外》中的雨天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借助一個天的現象來外化人物和角色的衝動...
      
      對少年的視聽重點則放在多次激發他殺戮衝動的“刀”上,影片多次給予刀這個道具不同的燈光效果,多了幾分宗教意味。刀相當於原始慾望,不同的光照射也代表著少年內心的變化。
      
      少年也許是最不受自己控制的角色了,影片直觀的把他比作水坑中的螻蟻,掙扎著反抗自己的命運。整部電影的時間他都沒得選,一直在被命運牽著鼻子走...只有在結尾經歷了命理師的犧牲之後,他才有了重新選擇自己命運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少年拿皮筋自虐和各種瘋狂的表演都是演員的實拍。
      03|理性
      警察的角色在片中的佔比是最小的,他所起到的作用更多是在人物發生轉變或者故事發生轉折的時候的推動作用。
不過“理性”在人們生活中出現的比例也總是最小的,他遠不及慾望和同理心所展現出來的那麼多,它只是在慾望出現的時候起到一個壓制和糾正的作用。他總是身處在紅色的燈光下也暗示著他時刻都暴露在人物脆弱的紅色危險之下,理性是脆弱的,它很容易就被慾望吞噬。
片中很有意思的點也是在“理性”殺掉物理治療師後把自己的手槍放在證據袋里,這樣他同時也失去了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屏障,在那一刻。一切唯心造認為自己被附身的命理師、拿到刀的少年和沒有槍的“理性”才站在同一起跑線,三方都沒有了可以被左右命運的存在,他們都處在一個極端的情景內,能變的只有自己的選擇。
好在最後命理師的犧牲和少年的覺醒才讓“理性”沒有被殺死。
      除了三個主要人物外,物理治療師和妓女是導演想要刻畫的另一類人群,他們往往知曉自己的命運,但並不願意去改變,只能甘願走向墮落。物理治療師還是會在雨天戴上口罩尋找自己的下一個獵物;妓女即使被算出自己將會有大劫,還是執意去彩票站買彩票結果遇到尋找獵物的物理治療師。
      其實《命案》在我看來並不是一個合格的佳作,鄭保瑞展現出來的捨棄了自我風格成全的故事看著並沒有多麼令人振奮,也不像游乃海所說的“勵志”。反倒是少了鄭保瑞獨特的美術風格讓影片的視聽呈現一種廉價感,天空和街道都是滿滿的塑料質感。
這和《智齒》是完全相反的兩個電影,前者是視聽完全不足以支撐文本厚度,後者是靠著極致的視聽帶動故事。但即使是這樣我也肯定《命案》的某些意義,它是銀河映像積極尋找出路的一個體現,銀河映像發展至今27年,這部軟重啓之作更像是被磨平了稜角之後以一種較以前更溫柔的角度去看世界,更重要的是看命運。
      最後一句送給看到這裡的各位。
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