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見:貼心收藏的遇見

蔡凱西
·
(修改过)
·
IPFS
·
來都來了
截圖自 threads

前陣子 threads 河道上飄出一則分享冷門景點的貼文,原本想去回個文,不過翻一翻相簿就放棄了。

因為,太多了。

我。不。知。道。要。選。哪。一。個。

其實仔細想想,曬這個真的沒意義。

那種甚麼都沒有的風景,好在哪?只有自己知道,意義只有自己能體會,但是別人不會有共鳴阿!


2024 年 8 月最後一天,從稚內南下到旭川,換乘特急大雪號,輾轉到了北見,落腳一晚的旅館就距離車站不遠,來北見主要是想看些沒甚麼人會在意的史蹟。

不過,午後的商旅大廳,開始供應迎賓咖啡。倒了杯咖啡坐在大廳,又有點躲懶的念頭,留在市區傍晚再出門逛街不失為一種選擇,雖然夜晚的北見市區除了燒肉店,晚上也沒啥好逛。想是這樣想,但又覺得:

來都來了。

最後,還是拿起背包往車站的方向走,壓線跳上了車廂。

過往要是搭JR北海道的Local Train,大多是懷舊且有歷史感的キハ車型。暱稱「DECMO」( Diesel Electric Car with MOtors )的新氣動車 H100 型,大約是 2020 年 3 月才開始服役,那時正值新冠疫情蔓延全球,邊境一封鎖就是兩三年,遇不到也搭不到,只在日劇《鉄オタ道子、2 万キロ》裡看到過。

Photo Credit : Cathy Tsai

上車時只認月台沒注意車身,來北海道那麼多次,還是第一次搭到非キハ車型的 Local Train ,內裝嶄新又亮麗,亮點是車廂內的單人座椅,總之就是沒搭過但似乎在哪見過,有點熟悉感的車廂。

直到走下緋牛內車站的月台,看到列車的外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曾在日劇《鉄オタ道子、2 万キロ》 ep01 裡登場的「 DECMO 」🥳。主人公大兼久道子坐在 DECMO 的單人座位上,翻著時刻表,偶爾拿起相機拍著車窗風景📖📷,移動在白雪紛飛的函館本線,抵達比羅夫車站。

Photo Credit : テレ東

新冠疫情封鎖旅行自由的日子,把這部鐵道旅行日劇刷了好多遍,還寫了追劇文,居然在石北本線與 DECMO 巧遇。


改編自池井戶潤小說《隼消防團》,由中村倫也和川口春奈主演的同名日劇,前年下檔之後,近期被搬上公視的銀幕播出。劇中描述一個推理小說作家,從東京搬回鄉下老家寫小說,加入當地消防團,逐漸融入在地生活,但位於「隼地區」的村落總有種詭異的氣氛,也接連發生很多怪事。

截圖取自公視

從北見搭著 DECMO ,來到了離鬧區很遠的緋牛內車站那天,距離這部日劇的觀看記憶並不是太久遠。緋牛內車站周邊的行政區是北見市的端野町,端野這一帶還不能說是小地方。

沿著大面積的洋蔥田跟馬鈴薯田外圍,走了一大段路,半路上運動鞋底居然脫落,難得來一趟緋牛內又不想馬上折回市中心,只好一步一步慢慢走,看了幾處開拓時期的史蹟與遺產。

Photo Credit : Cathy Tsai

回到站邊等車回市區,剛好看到民間消防團在演練,跟日劇裡的隼消防團穿著一模一樣的地方消防團,正在練習精準的噴出水柱,也是「準消防團」啦!演練完噴水之後,準消防團居然開始舉行燒肉大會。北見市不愧是燒肉之都。連遠離市中心的無人車站旁邊都聞得到萬惡燒肉香。

午後走在比大安公園面積還大的緋牛內洋蔥田外圍,拿著自己脫落的鞋底,就算喊救命可能也根本沒人聽到,對面農家就算探頭出來我也看不到。為了防滑步步為營,停在馬路旁的樹蔭下,黃昏的光線反射在雨剛停的路面上,遠方還看得到氤氳的霧氣,前一秒還覺得鞋底掉了,路又好像沒有盡頭,超崩潰,停步看到雨後的黃昏與微霧濛,忽然覺得,愛了!

Photo Credit : Cathy Tsai

DECMO 、洋蔥田、脫落的鞋底、雨後遠方氤氳的霧氣、緋牛內無人車站旁的準消防團與燒肉香,每一種遇見不可能集合起來再發生第二次,旅行的回憶不是拿來比較,而是貼心收藏。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旅・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蔡凱西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受邀觀賞《坂本龍一:東京旋律》特映會

AI浪潮有感:拿別人的文章給AI洗一洗,就不算抄了。

移動中的觀察與書寫:我讀宮脇俊三《台灣鐵路千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