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八月: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客座作家:郭強生) · 第一天

《我写过一封两万字的情书,写完就丢河里了》

詞靈出版社
·
·
IPFS
一段在柏林聊天室里未竟的对话、一封写了两万字却无人签收的情书。不是写给她的,是写给自己的。而我直到多年后,才终于打开来看。

那年,我人在柏林,旅程只剩下一周。偏偏某天,又鬼迷心窍地登入了 Yahoo 聊天室。

一上线,就被聊天室里的 Kuki Kukaka 拉进他的房间。他每天开 mic 泡妞,却从不露脸,只敢躲在声音背后。我则成了聊天室的“颜值担当”,负责维持女性用户的停留时间。当时我不觉得羞耻,网络本来就是一场假面舞会,谁认真谁先死。

那天我刚从 Tia Garden 回来。中午和德语班的 Julie 吃了顿告别饭。她十九岁,我是她年纪的近一倍,平时就当她是妹妹。饭后她要搭火车回法国,我则准备启程去别的城市。

离别时,她垂着头,我看见她眼中的泪光。我轻轻抱了她一下,亲了她脸颊,在她耳边说了句再见就转身走了。她什么都没说,只是缩着身子。我一边走,一边心想:完了,闯祸了。

小女孩的感情太真挚,也太沉重。我没打算接,也不能接——我已经有爱人了。而且我一厢情愿地以为,她只是把我当大哥哥。想着晚点写封信解释清楚吧。

我把这些心事说给聊天室的人听。

没想到,一名美国网友跳了出来,说:“快去找她!还来得及!”

她是台湾人,嫁到美国佛罗里达已经十年。不是思乡才上网,是因为脑部长了肿瘤,余生不多,只能一直聊着。她说,她年轻时也遇过一个让她疯狂的男生,因为年纪差太多,她退却了。后来嫁给别人,直到现在还偶尔会梦见那个人。

她说:“去找她吧,别像我一样留下遗憾。”

她说得那么诚恳,我一时动容,说了声:“我下线去找她。”然后真的下线了。

当然,我没有去找她。

她后来也没再上线。有人说她过世了,我没去求证。好友名单上,她的状态永远停在“离线”。

Julie 后来上了大学,交了男朋友,是个东方人,样子跟我有几分像,只是没留胡子。

至于那位网友,她才是我真正记挂的人。如果还能和她说一句话,我只想说:

“谢谢你。但我还是没去找她。人生总是有遗憾的。”




我写过一封情书。两万字。

写完没有寄出去,丢进了河里。没有证人,也没有地址。算是给河神的献祭吧。

那封信写得像讣告——不是她的,而是我们那段“未竟之事”的悼词。

不久之后,我发现她脚踏几条船,难怪一直若即若离。让人痴迷。




说到忠贞不二、至死不渝,我都做过。只不过是单方面的。

我以为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其实做不到。

爱人如己,已如爱人——这话说起来很拗口,但现在我多少懂了点。

Matters 上的三日书活动让我重新想起“写给自己的情书”这件事。

老实说,我不觉得自己真正爱过自己。至少没试过断掉理性、彻底地去爱过。

“爱自己”这件事,对我来说从来不浪漫。它更像一种必须的修复,一种在受伤之后才敢悄悄尝试的补偿。

刚学着爱自己时,还走了不少歪路。

比如,一度成了购物狂。刷卡的快感让我以为那就是爱。

直到有一天,银行里没什么余额,我才醒过来。

我见过有人因为一句批评而奋发图强,也见过很多人为了自己而放弃别人。

而我呢?大概是那个误把自尊当忠诚,又把执念当深情的人。




后来,我家的毛孩子一只接一只地老去、离开,才真正教会我什么是爱。

原来那封情书,我早就寄出了。

它漂到大海,化成云,下起雨,夹带着雷。唤我签收。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詞靈出版社詞靈出版社 由阿零主編,持續推進風格創作與生成實驗,建構未來寫作的不可替代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第三日|爱情病学报告——致那场无法解释的发烧

从泥路驶向黎明

魔咒解除了:一封迟来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