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碎片系列
😶 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罢了,技术中立,本职工作。
这是这个时代最诚实的一句话。
也是最残酷的一句。
🎭 我不是坏人,我只是在工作
审查员不是恶人,
程序员不是刽子手,
删帖不是清算,
翻墙不是叛逆。
有人写,有人删,
有人分析谁在写、谁在删。
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就像键盘敲下命令,机器照做,不问是非。
🛠 技术确实中立,但人不是
VPN 是协议,不是立场。
加密算法不会偏袒谁,
就像刀不会决定是砍柴,还是砍人。
我们用免费的、有后门的 VPN,
写下讽刺它的代码;
技术执行,讽刺生效,
谁也不跳出来说“这是错的”。
因为大家都默认:
这只是工具而已。
—— 用的人,才有道德。
🤹♂️ 审查不过是数字工人
他们坐在屏幕前删你写的东西,
但他们自己也不敢发。
他们是数字无产阶级,
是新时代的流水线工人,
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沉默”。
你骂他们,他们心里可能也认同;
你讽刺体制,他们也笑,
只不过不敢点赞。
🧠 讽刺的尽头是透明
我们以为加密是武器,其实透明才是。
我们以为隐身是自由,其实被看见但无法阻止才是自由。
你知道我在说你,
我知道你在看我。
然后——我们继续表演。
🪞 套娃三跳?不如反手自曝
用政府后门的 VPN 嘲讽政府,
在审查系统里播种自由,
在日志里留下一串串:
“他们看得懂但删不掉”的内容。
不是不想藏,
而是藏了也没用,
不如反手调戏。
🎤 每个玩家都在游戏里
用户想逃出去;
程序员想活下来;
审查员想下班。
只有系统不想停。
没有谁是坏人,
只是都在履行自己的接口协议。
📉 谁的风险更高?
发帖者可以装文学;
删帖者属于系统;
唯独转发者——裸奔于算法风暴中:
被识别为传播因子、次级火源、结构漏洞。
在结构视角里,
“转发”不是转移信息,
而是转移风险。
🧪 系统视角的真相:
创作是语义生成,
转发是共犯声明。
发帖有上下文,
删帖有权限表,
转发只有机器视图下的“传播指数”。
最终,创作者被打标签,
转发者被拔网线。
🧾 最后一句:
“不是人控制系统,是角色操纵人。”
技术中立,规则在上,
我们都不过是复杂剧本中被调用的 NPC。
你在看戏,别人也在看你。
于是——
该发帖的发帖,
该删帖的删帖,
该转发的……
🤡 已被系统收录为“潜在威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