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北美中菜

參考上一篇:台灣菜和北美中菜
不知道香港人,甚至是亞洲的華人有沒有聽過Moo Goo Gai Pan這道菜式?直譯就是 蘑菇雞片了。當年我第一次聽到,是一個加拿大本地同學告訴我的,當時可能是大談他喜歡的Chinese Food,也許是我問他最喜歡的一道菜。當時我真的茫然,一頭霧水要求他再說一遍,兩遍,仍然摸不着頭腦,只能陪笑。後來認識一個做餐館的朋友,他解釋給我知,不是我們熟悉的菜式。老實說,在七、八十年代在香港,很少接觸這些西式蘑菇,用也是用中式的冬菇,家中從來沒有煮過類似菜式,怎會想到是一道中菜?
我從沒有試過,所以也不知樣子如何,在網上搜尋,又似乎十分普遍,也好像是各師各法,大部分都比較像雜菜炒雞塊(片),甚麼荷蘭豆,小粟米,筍片,西蘭花,紅蘿蔔片等等,隨意加減。這樣說起來,就的確是北美出產的中菜,無疑!
另一味叫orange beef ,中文就叫「香橙牛肉」,我還真的未在香港遇上。倒是川菜中有一味「陳皮牛肉」,有時懶和外國人解釋甚麽是陳皮,就譯作orange了事,我懷疑這味菜是由此而來。老實說,在香港,兩樣菜都不常見,餐牌沒有,就不會有人叫吧。況且,大家只追求新口味,這樣的老舊菜式,沒有人有興趣,加上陳皮越來越矜貴,普通的貨式襯不起,貴價的成本太重,所以只好走向歷史。而在北美,亦是同樣理由,而外國人懂得欣賞陳皮的,肯定沒幾個,但換上新鮮橙,酸酸甜甜的,他們特別對胃口,由此而成為一道北美中菜,在香港,自然找不到。
自己對牛肉的要求比較簡單直接,一塊上好牛扒,燒烤一下已足夠,因為你想吃到真正的牛肉味,所以對酸酸甜甜味道的牛肉,是有抗拒,因此這道香橙牛肉就是從來未能吸引我,因此在香港吃不到不是壞事。但在北美的唐人街餐館,卻很容易找到。
另外有兩個菜也可以說兩句,都算是傳統菜式,不過在香港不會隨街見到,大概在特定的川菜京菜餐館才有機會供應,但在北美,頗受外國人歡迎。一是「官保雞丁」(Kung Pao Chicken),另一是「木須肉」(Mu Shu Pork)。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兩個菜式呢?都是有一定歷史的,何以在外國受歡迎,大概和口味有關。外國人不喜歡有骨的菜式,因此這些炒雞丁,雞片菜式正好。而外國人普遍喜歡辣,他們不一定嗜辣,甚至不太受得辣,但喜歡那份刺激。我見過有人吃一份辣的菜,然後要求一整瓶冰水,一啖餸一啖冰水地吃,還要岀一身汗,才高呼過癮!
而於木須肉,同樣沒有骨,特別是這菜附上薄餅,像吃北京填鴨那種,也是加點醬,再加一小份木須肉,包起來吃。可能他們覺得很有趣,很Fancy,就是異國風情了。而口邊說着「Kung Pao,Kung Pao」和「Mu Shu,Mu Shu」,便自覺對中國菜有一定認識了。反而在香港,你問年輕一輩,可能未聽過這些菜式,更莫說吃過。
也許,這也是變成北美中菜的原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