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回歸,只能離散:《邊境風暴》電影中的巴勒斯坦難民與「返鄉權」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
IPFS
·
以色列建國後,無法回歸故土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始終未解決,居住在加薩與西岸的難民也持續受到封鎖、佔領和暴力威脅。

作者:包修平

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無法回歸故土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始終未解決,居住在加薩與西岸的難民也持續受到封鎖、佔領和暴力威脅,圖為現正受到封鎖加薩,民眾領取人道物資的情景。 圖/法新社

8月22日上映的電影《邊境風暴》,描繪兩位出生於黎巴嫩的巴勒斯坦堂兄弟,他們抵達希臘雅典後,嘗試前往德國展開新生活的過程。巴勒斯坦難民始終是巴勒斯坦問題研究(註一)的核心議題,而難民的形成原因和圍繞「返鄉權」概念的討論與漠視,正是觀賞本片的重要背景。

巴勒斯坦難民的出現,並非僅是戰爭單純導致的結果。根據以色列歷史學者伊蘭・帕佩(Ilan Pappe)2006年研究,他在爬梳1948年以色列軍事檔案後,發現巴勒斯坦難民與猶太復國主義軍隊的「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計劃有關。當時猶太軍隊摧毀超過500個巴勒斯坦人村莊,清空11座巴勒斯坦人為主的城鎮,最終導致約75萬人被迫流亡,佔當時巴勒斯坦人口近8成。今日,許多巴勒斯坦學者與團體在解釋難民根源時,經常援引帕佩的種族清洗觀點。

根據「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統計,目前全球登記在冊的巴勒斯坦難民已近600萬人,絕大多數分佈於黎巴嫩、敘利亞與約旦三國,以及加薩與西岸地區,處境因地而異。

1948年逃至約旦的巴勒斯坦難民及其後代,可取得公民身份;敘利亞的巴勒斯坦難民雖無法取得國籍,但享有準敘利亞公民的權利;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缺乏公民權,其待遇顯著不如約旦及敘利亞的同胞。至於居住在加薩與西岸的難民,雖然在法律上受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管轄,但實際生活受制於以色列的封鎖與佔領,不僅行動自由受限,更面臨持續的暴力威脅......

全文閱讀:

無法回歸,只能離散:《邊境風暴》電影中的巴勒斯坦難民與「返鄉權」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追蹤社群 訊息不漏接:轉角FB轉角IG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