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善意政策」的現實悖論:別只用「聖母心態」看問題
想像這個場景:一位剛從戰亂國家逃到瑞典的年輕人,剛踏上這片土地,就看到社會給他住房、教育補助和工作輔導。他心裡想:「這麼多資源,真是太好了!」但過了幾天,他也開始納悶:「為什麼我來這裡還要排隊?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矩?」在他習慣的世界裡,資源是有限的,誰先搶誰得。這個小小的矛盾,其實反映了善意政策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張力。 最近…

無法回歸,只能離散:《邊境風暴》電影中的巴勒斯坦難民與「返鄉權」
以色列建國後,無法回歸故土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始終未解決,居住在加薩與西岸的難民也持續受到封鎖、佔領和暴力威脅。

二度流亡的巴勒斯坦難民:《邊境風暴》與75年未解的人道問題
在回到家園的情況渺茫,收容國態度又曖昧不明的情況下,部分巴勒斯坦人被迫二度踏上逃難的旅程,去尋找另一個可以安身立命之地。

世界難民日|港護士赴全球最大難民營 助羅興亞性侵倖存者 月接 40、50 宗求助
面對這些不斷輪迴的傷痛和悲劇,Krystal 說會把每次傷心和憤怒視作一課,提醒自己離鄉別井的初心——「就係為咗唔好再 repeat(重複)咁多呢啲悲劇」。

俄烏戰爭至今,遷移到歐洲各地的難民們都好嗎?
本篇文章於2023/06/05 刊登於天下 獨立評論 原文連結: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86/article/13700

《Painkiller》觀後相關社會議題反思:
看完Netflix 《Painkiller》,最讓我感到沈重的部分是當資本家被查藥物出問題時,提出的解決方法是—“Hammer those junkixs”「打擊那些濫用者」的片段,這句話在隨後的幾集也持續被帶出。

中立、不確定性與二戰時期難民,以及澳門何以澳門
為何澳門得以是澳門?這是個難以解答的問題。

【評論】寫在授權日本當局強制遣返難民申請者的「入管法改惡案」通過之後
日本在本日(6/9)強行通過爭議極大的「入管法修惡案」。這次修法內容修了什麼?為什麼它的爭議如此之大?這部法案和台海衝突又有什麼關係?
餵養難民孩子的希臘老奶奶:艾米利亞逝世,生命見證的人性光輝
三位希臘老奶奶埃夫斯特拉蒂雅、瑪麗莎與艾米利亞(由左至右)因救助一位難民寶寶而聞名。這個畫面由希臘攝影師Lefteris Partsalis所拍下,成為2015年歐洲難民危機中著名的新聞照片之一。圖/Twitter 「三位曾善心救助難民的希臘老奶奶,用生命見證的人性光輝...」2...

流亡
我永不返鄉,我永不投降。——納博科夫
People are more disgusting than trash
They are making me hate doing anything good
No life threatening danger?
like the CCP demands love from the people they exploit, these people who ... enjoyed upsetting me with the abuses of power such as surveillance and privacy violation claim that I am anti-society.

隨筆(書面語、港語)
然後加了英文,這樣能幫助普及港語嗎?應該很難。

End of warning
I hope the warning has already been acknowledged by at least some people. I want to stop writing the daily.

難民日記#17
調完房冇幾耐不思議な猫又喺我樓上窗外被困。佢似乎又凍又攰,少有咁黐人,仲一瞓就瞓咗5個鐘,然後食完嘢返嚟又瞓。越來越懷疑有人困佢出去。

Asylum Daily #16
It pains me that I am keep writing this daily in the country of my choice.

不思議な猫
少圖

難民日記15 (香港話)
更多嘅可能係純粹好享受作為施暴者嘅快感;最近睇過一篇有關換妻案嘅文,入面有句「她們以為自己很精明,還不是要被男人玩」,好可能就係呢種咁嘅心態……

真正的慈悲心是對他人的好奇
真正的慈悲心是對他人的好奇。就因這句話,讓我想起我曾對於他人的好奇,走出我舒適圈的認知,去張望我平常看不到的事。雖然我知道我的好奇心仍舊不足,就如我的慈悲心不夠寬大一樣。

走走晚報:比國王還有錢的首相🇬🇧
1025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