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月影花怪談/遊廓女悼亡友——〈滿花樓怪談〉的日治台灣女性情誼
作者:陳飛豪
《轉角月影花怪談》以專欄作家陳飛豪的國藝會研究計畫「日治台灣明治怪談的書寫與現代性想像」的研究內容為基底,透過研究日治台灣報載的怪談,解讀這文本類型在台灣與日本間的文化互動。相較於過去來自東亞大陸傳統「誌怪式」的書寫模式,明治日本的新式現代文學浪潮更著重於怪談相對於人心、情感甚至西方精神性的反思,鬼故事不單單只是怪力亂神,反而如同鏡像般,照映出當時的各種社會議題與現象——東亞「怪談」就在此時正式走向「現代化」。
這些詭奇、古怪的內容,依附在大眾文學、藝術創作與殖民記憶,靜靜躺在台灣歷史的角落,本專欄將為轉角國際的讀者,重新撿拾這些被遺忘的故事,給予它們全新的想像。

提起台灣的鬼故事,勢必會想起台南府城三大奇案的陳守娘、林投姐與呂祖廟燒金,內容反映了台灣歷史中,因為移民社會文化,而造就出的女性經驗。陳守娘丈夫死後不服婆婆與小姑要求改嫁而受虐慘死,因此大鬧府城;林投姐癡癡等待改嫁後回到泉州作生意的丈夫,最後發現人財兩失,自絕並跨海復仇;〈呂祖廟燒金〉則描述一名渴望追求愛情,卻慘死的女鬼如何在古城蜿蜒的巷弄中,順著夜色縈繞著月光的哭聲訴說自己的不甘。
相較於這些呈現女性復仇的民間怪談,在日治臺灣的《臺灣日日新報》中,卻收錄了一篇描述女性情誼的〈滿花樓怪談〉令人印象深刻,而這也與當時台灣遊廓中,日本女性人口流動議題息息相關,相關歷史背景本文則分析如下。
▌唐行小姐與殖民地遊廓
在過去日本貿易及各種男性人口流動的所到之處,周邊幾乎都會有所謂「遊廓」的設置,過去在江戶時期的吉原遊廓,一方面為了服務日本各地來到江戶政治中樞的單身男子,另一方面也創造出獨特的藝文情境,並撐起舉世無雙的浮世繪文化。
若我們將目光轉往東亞乃至東南亞各地,隨著海外經商或殖民擴張的歷史潮流,江戶末年的風俗業也常會買賣日本女性到海外,被稱為「唐行小姐」。舉例來說,新加坡著名的日本人墓地公園中,便埋葬了許多被稱為「南洋姊」的日本娼妓,成為了當時國際港中日本商業貿易足跡的歷史記憶......
全文閱讀:
轉角月影花怪談/遊廓女悼亡友——〈滿花樓怪談〉的日治台灣女性情誼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