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之四|曖昧時刻|極限
一個人多久不吃飯會發生什麼事?
我有曾經有整整兩個禮拜只吃了一碗不到的飯,胃口不知道被什麼吞了,不想吃飯、不想做事,對食物的興趣完全消失。那段時間裡,我的身體變成一種異樣的乾淨,身體開始往回退,變成青春期前的樣子,骨頭輕盈、皮膚透明,像是還沒學會長出防衛的那個階段。
眼睜睜地看著曾經好喜歡的食物,就只是看著。
連同慾望都抽乾,乾乾淨淨的,什麼都不想要,我隱藏的很好,那兩個禮拜正常跟人說話,出現在餐桌上,假裝動很勤,但實際上,真的是,一 口 也 沒 吃。七日書 #4 我的人生飯桌|重新加熱 原本想要寫我開始想要吃飯的第一餐,但我只要一想到那段時光,就會失去力氣,想到那個軟綿綿,風真的會把我吹走的夏天,我像是乾癟的氣球一樣,也找不到吹氣的入口讓他重新恢復。
能屈能伸,身體也學會了心裡一般的韌性。
曾暴飲暴食個好幾天變得臃腫,吃到飽可以塞好幾盤,當時我的腹直肌還有力量,把餐點塞滿的大肚子縮回原狀,也曾經瘋狂重訓變成肌肉人,可以深蹲硬舉往更多RM挑戰。有過什麼都不做皮膚就發亮,也有瘋狂保養的時期,焦慮著怎麼上妝不會脫妝。
可是那些細微的差異,只有自己能夠分辨,由於不允許自己的標準差太大,所以我終究會在被發現前,把自己放回原位。
身體是誠實的,像呼吸一樣自然,不會說謊。
欲望不是一個目的地,它是一個序列,一連串細微又精確的讓渡與等待,以前覺得那是一種感覺到對方的重心怎麼交給你,又怎麼偷偷收回。在這之前,那是一種斷續的允許,一種持續不確定的狀態,來回拉扯,徘徊,試探,最終,還是會回到原始的懷抱。那是我一開始就知道會去的終點,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只是中間的道路為什麼不是長驅直入,為什麼那麼繞,為什麼要在那麼多可能裡來回擺盪,也許是因為我們都在彼此享受著那個懸浮的瞬間,無限的可能,搖晃到最高點,那裡才是最渴望深入的索求。那是快要破裂的期待,是暫緩後更深的承認。
羞愧是在那一刻冒出來的,不是因為做錯什麼,而是因為想被看見。那種渴望讓我不知所措,尤其是當你無法確知自己被接納,卻也無法不前進的時候。
我換了一個練習,把頭腦關閉,用身體去感覺。
並非關閉我的渴望,而是魔法,純粹的信任,我很需要你的時候,你都會在,那種在不是靠說話證明,是身體知道,是在你沒有觸碰我之前,我已經感覺到你存在。但身體也會變,有些感覺來了就來了,有些退了就真的再也叫不回來。不想的時候,即使洗得乾淨也會下意識的逃避,可望的時候,連吃大蒜或是充滿汗臭都是滿滿的費洛蒙。
身體給的答案。你以為你還能保持理性,以為你可以維持原樣,但身體早就開始退後了,或是前傾了,只要靠近就知道。那不是討厭,是感覺不到了,那種慾望的流動、氣味的接納、靠近時的微弱電流,像一夜之間全部斷線,讓你再怎麼想努力維持表面的溫柔,也找不到觸發點。
身體知道那個擁抱是真的想抱,還是只是習慣。身體知道靠過去的那一瞬間,你是發自內心地想靠近,還是其實已經不太想碰。真正愛的時候,那些原本可能會讓人退卻的東西反而變成吸引,汗臭是日常的證明。那不是慾望在運作,而是一種更深的認同感,一種允許。我知道你是這樣的你,而我仍然想要靠近。相反的,不是你不好,只是那條原本能自由來回的通道,已經被什麼封住了。你不記得是哪一天開始變的,只知道現在聞起來沒有感覺,碰起來也不會起雞皮疙瘩。
它是身體與身體之間,能不能互相接納的一種流動性。
要身材有身材,要臉蛋有臉蛋。
當誰又用了庸俗的誇獎,在對方那些聽起來太熟悉、太公式化、太輕易就能套在任何人身上的誇獎裡上當。而你也會知道誰用那真誠害羞的語氣,你都能聽見對方的勇氣和爆擊的心臟。哪一種屬於不小心相信,或是哪一類的真心對待,都會在被捧在手掌心或是狠狠傷過之後,累積出的各種教案,和自信。
可其實我知道,仍然有那麼一小撮人不喜歡我,甚至不需要理由就能討厭我,那些目光不經思考地掃過,語氣裡沒帶敵意,卻也從來沒有把我真正放在眼裡,而每當那樣的時候,我就會開始懷疑,是不是沒有人愛我,是不是當我感受不到那種被看見的光,就是因為我不夠漂亮、不夠聰明、不夠什麼,於是我拿自己一點一點地去對照那些不屬於我的模板,然後在心裡不動聲色地打了一個不及格的分數。
但到底是誰這樣覺得的呢?是我自己嗎?還是這個社會早就把這套審美標準灌進我身體裡,讓我在還沒聽見任何一句否定之前,就已經主動對自己下了判決?而當我覺得自己超正、超有感覺、整個人好像都在發光的時候,又是誰在旁邊認可這個狀態?真的有人在看嗎?還是那個觀眾也是我,是我一邊演,一邊為了讓自己相信而掌聲如雷?
黏上來的期待和渴望,其實從頭到尾都是自己的投射,總是會想被愛的慾望變成被愛的事實,當向外索取肯定,以至於每一次被接住,都會變得不成比例地重要;每一次被忽略,都像一場全盤否定,讓我痛到無法區分這到底是什麼造成的、該由誰負責。
被喜歡是一種幸運,是我夠美、夠有趣、夠吸引人的獎勵,那些眼神裡的停留從來都是自己投射出來的東西,而我真正要練習的,是在沒有任何注視時,也能夠讓自己相信自己有存在的份量。於是練習抬頭挺胸,為了告訴自己,即使沒有人看,即使沒有一個回應,即使沒有確認的聲音,我也能承擔自己全身上下的重量,也能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站著,不因為某些人不看我,就讓自己消失。
因此,我註冊了每次深入交流的體驗,像是坐落頁書籤那樣小心翼翼的保存勞動的過程。
一個人跑多久會死掉?30公里曾經對我來說是極限,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快要死在某個無人的河堤邊。但當30公里變成每天的日常,那極限是不是就會移動?40公里會變成新的門檻嗎?很可能會。在關門之前,怕那個終點不再等我。
那兩個人纏綿多久會死掉呢?一個小時?一個半?如果換幾種不同番號的姿勢編排,是不是比較不容易膩?如果當作每日功課規律執行,一個月?兩個月?會不會比跑馬拉松還累?蜜月期到底可以維持多久?是情緒的肌肉會先痠,還是身體會先出現倦怠反應?
日日與天菜糾纏,會不會有一天也想吃點麥當勞?這不是開玩笑,我還真的有伴侶這樣跟我說過,而且是正經地拒絕了我,說想吃點別的口味,那我當時到底是被歸類在哪一個菜系裡?是義大利麵?泰式涼拌?還是冷凍水餃?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食慾這件事從來就沒有道德標準,只是我沒料到,當我以為自己已經努力營養均衡、顏色豐富,他卻只想來點鹽酥雞。
好多這種看似荒唐其實極私密的問題,總是在深夜被拿出來當成話題的前菜,或是在嘻笑怒罵之間變成脫口秀段子,而且隨著年齡、性經驗、戀愛次數的累積,那些答案會越來越有細節,甚至有些人會變得很會教學,很會分析,像是你問什麼他都能給一套建議,像演算法一樣瞬間匹配出你的狀況並給出解法。
但真的遇到困惑的當下,尤其是那些不成比例的情緒瞬間爆炸、不想回訊息、不想碰對方卻又怕被誤會的晚上,那些段子教學影片、情感直播分析其實都沒辦法真的救你,因為你的問題從來不在資料庫裡,而演算法永遠無法為你選出什麼時候該說出口,什麼時候該閉嘴,什麼時候應該誠實承認,還有已經想要攤牌自己不想再演。
也許我們會繼續問,繼續跑、繼續愛、繼續懷疑,然後探索自己的身體,然後,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時候,又突然解鎖某種體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