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八月: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客座作家:郭強生) · 书后感

63、蠢为上文化8:孟子的识人术与识己术——昏昏昭昭,脸皮无敌

弗语是
·
·
IPFS
【摘要】孟子最大的“智慧”在于:看别人时总能挑出毛病,看自己时永远是圣贤。识人术锋芒毕露,识己术一片空白。表面是洞察秋毫,实则是自欺欺人。于是,孟子成了国学者最典型的镜像:一边嘲笑别人“好为人师”,一边把自己摆在救世的位置上。

一、识己术:无自知之明

孟子的第一大毛病,就是彻底没有自知之明。他在《尽心下》说: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这句话要是自嘲,真是神来之笔。可惜孟子却用来讥讽别人,好像“昏昏”的不是自己。

于是我们看到:昏昏者自以为昭昭,智障者自以为无敌。

二、识人术:有知他之明

与缺乏自知相对,孟子却很擅长挑别人的毛病。他说: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问题在于:孟子本人,恰恰是最爱为人师的那一个。

动辄高谈阔论,满嘴仁义道德,却还要讽刺别人“好为人师”。

这种操作,就是先占住道德高地,再把别人踩下去。

历代“国学大咖”都继承了这一招:他们最喜欢拿“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来鄙视别人,殊不知自己就是那只井蛙。

三、结语

孟子的识人术与识己术,是一体两面:

  • 识己:昏昏,却自以为昭昭;

  • 识人:挑剔,总是好为人师。

一句话总结:

自己昏昏,使人昭昭;好为人师,脸皮无敌。

蠢为上,由此再上新台阶。

——2025年9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弗语是以逻辑为刃,真实为骨,抽丝剥茧,溯源求真, 直探传统文化被掩藏的真相。 人们总怕真相,真相却不怕人们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