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就是先想到自己:所以我們必須劃出界線

Anne
·
·
IPFS
·

很多人聽到「先想到自己」時,會覺得這是自私。其實不然,這只是人性的本能。
問題是,如果我們沒有劃出界線,就會掉進別人的需求裡,一直配合、一直滿足,最後卻忘了自己。


人性本來就會「先顧自己」

在各種人際關係裡,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職場夥伴,每個人都會先考慮自己的方便與利益。這不是壞事,而是最自然的反應。
但如果我沒有說清楚「我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那麼對方的需求就會自然而然壓到我身上。


媽媽的例子:不要機構,也不要外勞

我媽媽不願意接受機構或外勞的協助,甚至把外勞趕走,說:「朋友可以送飯給我就好。」她覺得請志工送餐比較貴,因為便當加上路費不划算。
可是朋友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結果很快地,朋友就說:「沒辦法再幫忙送飯了。」
到最後,如果我不設界線,這個責任自然就落到我身上。


老闆的例子:需要我,但沒法給我保障

以前的老闆也一樣。我們算日薪,有做有錢,沒做沒錢。沒有案子的時候,我就得自己想辦法去找工作。
後來我還私下幫他處理一些事,一個月大概一萬塊。
現在他又接了一個案子,需要我,因為我會英文,就想叫我回去幫忙。
可是我已經有穩定的工作了,怎麼可能放掉保障,再回到那種「有案子才有錢、沒案子就等餓肚子」的生活?
他的需求是真的,但並不等於我要承擔不穩定的風險。我能幫忙一點沒問題,但「回去」是不可能的。


劃界線,不是冷漠,而是健康

這兩個例子都讓我更確定:劃界線並不是拒絕,而是讓關係能長久下去的方式。
當我清楚說明「我能做到哪裡,不能到哪裡」,其實是保護自己,也提醒對方: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結語:承認人性,才能活得自在

人性就是先想到自己。這不是道德問題,而是事實。
承認這件事,反而能讓我們在人際關係裡更自在。因為只有先顧好自己,我才可能在不犧牲的情況下去幫助別人。

Made by Bing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