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项基本承诺的财政真相:不是没钱,是不想给

穆伈翎
·
·
IPFS
本文通过“四项基本社会承诺”(八小时工作制+薪资与CPI挂钩+社保国家化+全民低档普惠保障)揭示:这些诉求并非“激进革命”,而是迟早要兑现的历史账单。统治者之所以普遍选择镇压、拖延或收买,并非不懂道德,而是在冷静地算账:兑现意味着财政刚性支出和权力收缩;不兑现则可转嫁成本,延后危机。

一、四项承诺并不“激进”,只是要账而已

我们先列出这四项基本社会诉求:

  1. 八小时工作制 + 双休全面落实

  2. 薪资绑定 CPI 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

  3. 社保由企业与个体缴纳 → 转由国家财政 + 全民所有制企业收入建立共享基金统一负担

  4. 国家发挥组织优势 → 主动救助弱势群体,构建与公民身份绑定的综合保障体系(医保+养老金+社保统一)

这四项在道德上几乎没有人反对,但在统治者眼里,它们是四颗财政炸弹。

因为这意味着:
👉 国家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承担社会再生产成本
👉 统治阶层的制度性掠夺空间被压缩
👉 政治责任变成“刚性兑现”,无法再靠“拖延”维稳


二、本质:谁来承担社会再生产成本

| 政策诉求       | 当前承担者   | 政策兑现后承担者  | 政治含义                |
| ---------- | ------- | --------- | ------------------- |
| 八小时双休+工资调整 | 企业、劳动者  | 财政压力向国家转移 | 统治集团必须减少“压榨红利”      |
| 薪资绑定CPI    | 劳动者被动承担 | 统治者承担调节成本 | 失去通胀稀释工资的隐性掠夺机制     |
| 社保基金国家化    | 企业+个体   | 国家统一支付    | 政府要对社会稳定负责,而非甩锅市场   |
| 全民保障体系     | 个人负担+慈善 | 公共财政      | 福利权变成制度权,统治合法性被刚性约束 |

兑现这四项意味着“掠夺→保障”的结构性转变。
这并不是政策技术问题,而是权力与利益的重新分配。


三、统治者为什么宁可镇压,也不兑现

兑现 → 财政支出爆炸、权力受限
镇压 → 成本小、可转嫁、还能立威

于是统治者更偏好:

  • 拖延 → 不落账

  • 收买 → 分化诉求

  • 镇压 → 杀鸡儆猴

  • 放逐 → 把火星送出地球

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懂道德,而是他们在算账


四、所谓“没钱”,其实是分层成本太高

现实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全民共享,而是高度分层:

  • 高层 → 享受高额补贴与定制福利(如公务员医疗、公积金、高退休金)

  • 中层 → 自掏腰包,保障有限

  • 底层 → 被排除在稳定体系之外

这导致:

👉 总体账单很高
👉 覆盖面却很窄
👉 成本效率极低

如果改成全民最低档、同质化普惠模式:

  • 特权层隐性福利被压缩

  • 财政支出结构更高效

  • 福利覆盖面扩大但账单可能反而下降 🤪

📌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钱”,而在于“钱怎么花、花给谁”。


五、长期利益属于社会整体,而非统治者

从全社会视角看,兑现这四项实际上带来的是长期收益:

  • 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工作节奏与健康)

  • 稳定消费预期(薪资跟通胀)

  • 增强社会流动性(普惠保障)

  • 降低长期维稳成本与政治风险

但统治者看不到这些长期收益——
因为那不是他们的收益,而是社会的。
他们只看到自己要少赚🤪


六、这就是“历史账本”与“统治账本”的冲突

一代又一代统治者把这笔账往后推,风险并没有消失,而是在累积:

  • 财政赤字 → 结构性债务雪球

  • 社会不满 → 政治合法性坍塌

  • 政治风险 → 历史周期率的终局清算

📌 四项承诺并不是激进诉求,而是迟早要兑现的历史账单。
📌 镇压与拖延只是“账本延后”,而不是“问题消失”。


📎 附录:美国与法国的账单,其实也一样

四项承诺并不是哪个国家独有的诉求,它们是现代社会进入高成本治理周期后,不同国家社会运动共同逼近的“结构性账本”。

🇺🇸 美国的版本:医保与教育是导火索

美国社运群体近十年来的核心诉求之一,是 伯尼·桑德斯 等社民派提出的:

  • 全民医保

  • 全民高等教育

  • 工资保障与社会最低生活保障

这几项看似“福利主义”,本质就是要求国家接手并统一承担本来被市场转嫁给个人的社会再生产成本。
问题不在于“没钱”,而在于:

👉 美国的医疗和教育系统被高度私有化与金融化
👉 少数寡头集团从社会刚需中榨取高额利润
👉 一旦国家接手,意味着利润池被掀翻,寡头利益受损

所以美国执政集团选择了什么?
拖延 + 局部妥协 + 避免彻底兑现。
结果是社会结构债务持续累积,最终在医改、债务危机与大选周期中不断反噬政治系统本身。


🇫🇷 法国的版本:税制与社会福利的再分配

法国的 黄马甲运动 并不是“油价事件”这么简单。
其核心诉求是:

  • 税制公平化

  • 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的稳定供给

  • 政治权力对普通民众负责

这同样意味着:

👉 统治者必须减少税收结构中“特权阶层免税”的部分
👉 把资源重新导入公共服务系统
👉 放弃财政灵活性,接受制度刚性兑现

法国统治集团的选择也很“理性”:
先局部安抚 → 稍微让步 → 绝不彻底兑现。
因为彻底兑现就意味着财政账本锁死,权力收缩。


📌 全球共性:这是同一笔账

| 国家      | 核心诉求         | 统治者阻力本质       | 统治策略        | 结果          |
| ------- | ------------ | ------------- | ----------- | ----------- |
| 美国 🇺🇸 | 全民医保、教育、工资保障 | 寡头集团利益、财政刚性上升 | 拖延 + 局部妥协   | 结构债务持续累积    |
| 法国 🇫🇷 | 税制改革、福利公平    | 特权阶层利益、财政分配僵化 | 局部安抚 + 避免根改 | 社会运动长期化     |
| 其他国家    | 住房、医疗、劳动权益等  | 权力集中+成本转嫁机制   | 镇压/拖延/碎片改革  | 历史周期率延后但不消失 |

无论是美国、法国还是其他国家,政治人的算账逻辑是一致的:

“与其割自己的肉兑现诉求,不如把火往后踢,让下一任接盘。”

📌 这就是为什么“理性政治人”普遍倾向镇压、拖延或收买,而不愿真正兑现结构性诉求。

📌 这笔账,迟早有人要还。
而还的方式,往往就是——政治剧变


📎 附录二:结构悖论——被剥削者为剥削机器买单

在统治者的理性账本中,还有一笔极少被公开说破的“隐性收益”:

👉 镇压与维稳的绝大部分成本,并不是统治阶层自己承担
👉 而是由被统治者自己承担的。

一、财政的讽刺:谁在掏钱镇压谁

  • 镇压社会诉求的军警维稳经费 → 来自财政

  •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普通劳动者的税负与消费贡献

  • 被镇压的对象 → 正是这些劳动者自己

也就是说,当一个群体提出“八小时工作制”“全民保障”等要求时,
他们不仅要承受压榨、被噤声,
还要通过纳税为镇压自己的人买单🤪

📌 这就是统治账本中最“优雅”的部分:
统治阶层用被剥削者的钱来维持剥削秩序。


二、舆论与组织的双重反噬

更荒谬的是,在这种结构中:

  • 被剥削者在舆论中往往被分化,甚至站在统治一方攻击提出诉求的人

  • “为所有人争取权利”的人,被塑造成“麻烦制造者”

  • 镇压与羞辱的成本,由整个社会共同承担,却只服务于统治结构本身

这是一种结构性自噬

被剥削者 → 付钱 → 维持机器 → 镇压提出解放诉求的人。


三、悖论的政治稳定性

这套悖论之所以长期有效,是因为:

  1. 统治结构控制财政与资源分配

  2. 舆论工具将结构问题个体化

  3. 社会被分层分割,难以形成整体意识

  4. 被剥削者被迫为维稳机器输血

📌 统治者不用直接付镇压成本,
📌 被剥削者反而成了剥削结构的“维稳资金来源”。


四、这才是统治结构的真正“理性”所在

从统治者的视角看,这是一套完美的闭环:

  • 镇压成本社会化

  • 剥削收益集中化

  • 风险延后化

  • 历史账单滞后化

但从历史视角看,这正是结构必然崩解的种子。
因为一旦集体意识觉醒,这笔账会反向冲击整个系统——
那就是“历史周期率”的大清算时刻。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穆伈翎你并非在活,而是在被定义。 思想主权早已被夺走,认知被殖民而不自知。 他人塑你之我,你便失我。 信与不信皆无妨,只问你是否开始怀疑。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连续体

组织学
9 篇作品
毛泽东思想分析
4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