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讀者投稿三則
《媽媽的鞭子》
家裡曾有条束縛帶。
她會把我捆起來,說是因為我「反應激烈」。
可是真相很簡單:那不是治療,而是虐待。
鞭子落下,腳腫起來,身上都是傷痕。
她最喜歡的就是鞭子——她說那能讓我「安靜」。
可實際上,那只是她享受控制的工具。
她還說過:這樣的人不能上網。
孩子建立的帳號,她直接剝奪,最怕的就是我和外界建立聯繫。
因為只要我敢于表達,敢有天賦,她就會感到威脅和不安。
在這樣的家裡,有個性=逆反,不聽話=有病。
合理化家庭暴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送進瘋人院;
回家以後,再接著合理化虐待。
老師配合,親戚沉默,一切看起來「完美無缺」。
可真相是:一個孩子的天賦被斷送,一生的命運被扭曲。
不是因為他天生有錯,而是因為父母這座大山,把他壓得透不過氣。
「幸福」童年
有人說,童年是最幸福的時光。
可是在很多家庭裡,童年的「幸福」其實是這樣製造出來的:
鞭子落下,孩子就「安靜」了。
束縛帶綁緊,掙扎就「消失」了。
外表看似乖巧,其實只是被抽打過後的麻木。
父母總有各種理由:
這是「為你好」,這是「管教」,這是「治病」。
可真相是,他們在享受控制的快感,在合理化自己的暴力。
於是,「幸福」童年留下的不是歡笑,而是傷痕。
留下的不是健康,而是被製造出來的「疾病」。
很多孩子被打得懂事,被打得沉默,被打得一輩子都懷疑自己有錯。
直到很久以後才明白:
原來最「幸福」的童年,其實是被暴虐父母精心設計的幻象。
「完全接受她」
有些父母的愛,並不是愛,而是徹底的佔有。
他們要的不是孩子的幸福,而是孩子的服從。
我聽過這樣的話:
「我要讓你完全接受我。」
這句話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沒有邊界,沒有自我,沒有拒絕的權利。
意味著孩子必須徹底交出靈魂,徹底服從一個人的意志。
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不再是孩子,而是附屬品。
藥物、束縛、打罵,都能被合理化成「為你好」。
而只要你不聽話,就會被貼上「逆反」「有病」的標籤。
結果是什麼?
同學看著你,覺得你像怪物。
可是真正的怪物,不是你,而是那個要求你「完全接受」的人。
這並不是個別家庭的悲劇,而是一種社會現實:
當權威凌駕於公平之上,當控制被偽裝成愛,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會被這樣斷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