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她說“我懂年輕人”,年輕人卻嚇得掉頭就跑》
我懂年輕人」的恐怖一位年過六旬的大媽自稱「最懂年輕人」,理由不是陪伴,而是長年把孩子當作樣本觀察、改造、控制。她的話術讓人背脊發涼:懂年輕人不是為了理解,而是為了馴化。這種「假關心、真監控」的邏輯,正是許多東亞父母與制度聯手塑造的陰影。在這裡,孩子不是被呵護的生命,而是被研究、被消耗的資源。年輕人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或許不…
【詩歌】校園守護者
這篇短文記錄了一位「校園守護者」——一個在黑暗家庭與社會壓力下,仍然選擇守護同齡人的少女。雖然她自身也承受巨大創傷,卻在夏令營、在校園裡,用眼淚、陪伴與理解守護著那些被送進管教學校、被貼上「叛逆」標籤的同學。這不是制度給她的身份,而是她行動中展現的真正偉大。
【詩歌】被倒置的青春
〈被倒置的青春〉這首詩描繪在一個價值顛倒的環境中成長的青春:真話、天真與獨立被打壓,而謊言、控制與服從被歌頌。詩中呈現了在壓抑中學會沉默的世代記憶,同時也留下對「尚未被允准的自由」的隱喻。
【詩歌】笑開了花
詩〈笑開了花〉記錄了一個家庭場景——祖輩留給孫女的財產被母親奪走,她「笑開了花」,象徵嫉妒與佔有的勝利;奶奶的無語反襯了親情被吞噬的殘酷,整首詩成為一代人家庭陰影的寓言。
黑暗裡的怪獸
這首詩描寫人在被奪去光明、失去出口的環境裡逐漸變形,從天使化為怪物,揭示黑暗如何馴化人性;結尾可依平台需要,有「黑暗即終點」的真實版,也有「微光仍閃爍」的希望版。
【詩歌】一代人的課程
一代人的青春,不是課本裡的知識,而是在沉默與追隨之間,被制度與恐懼慢慢馴化。
以「叛逆」之名—各國對青春期的處理比較理论完善
青春期不是「叛逆病」,而是自主化:孩子在練習成為自己。歐美用協商+界限處理;北歐重兒少權利與早期介入;日本韓國正轉向心理支持。中國卻把「叛逆」當口袋罪:頂嘴=不孝,質疑=有病。利用「叛逆」施懲或醫療化,是病態做法;家長以此施壓,是心理虐待。請把用詞改成「自主化/界限練習」,建立可談規則、先做心理評估、嚴禁羞辱與藥物化處置。讓「叛逆」回到它本…
家暴-讀者投稿三則
有些父母用鞭子和束縛帶,把暴力包裝成「管教」和「治療」,把孩子的反抗定義為「逆反」或「有病」。於是,「幸福童年」留下的不是愛,而是被製造出來的疾病與傷痕。記錄這些,就是提醒——暴力從來不該被合理化。
24年婚姻炼狱之后,我才真正看清婚姻的真相
24年的婚姻,让我看清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女人一旦被迫独自撑起整个家,她不是真的坚强,而是没有选择。她的付出被视为理所当然,她的心却在一次次孤军奋战中渐渐冷掉。这不是抱怨,而是我的亲身经历与觉醒。💭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分享:当一个女人被迫成为“万能超人”,婚姻究竟还剩下什么?又为什么,女人一旦学会独立,就不再需要你?🌸 这是属…

马来西亚的保护机制,是个无声的刑场
家暴受害者从逃离到举报,一路以为会被保护,结果却在马来西亚的制度下被逐步“除名”。当一个制度只重程序、不重人性,每一个勇敢说出真相的人,都会被沉默。

24年的精神虐待:不是伤口看不见,就不叫折磨
我没有被打。但24年的精神折磨,让我在安静中被摧毁。从情绪勒索、冷暴力、操控,到彻夜羞辱,这是我从笼中走出的第一声呐喊。如果你也曾问「为什么她不走?」请听听我的回答。

書評•評書|網紅小說It Ends With Us可能嗎?
我們讀書,究竟是想在故事裡找到真實還是反之?

立法將家庭暴力歸類為公訴罪(非告訴乃論)有什麼優點?
之前和 @大河對岸的小王 討論家暴案件的法律處置方式,讓我想到好幾年前做過的一個口譯案子,令我印象深刻難以磨滅的案子。幾年前,一天半夜接到電話,警察請我去做口譯,但是讓我直接到醫院急診室碰頭。醫院一般都有自己的口譯員,看來那天半夜他們找不到醫院的翻譯,才會找上我。

在日本遇到了约会暴力或者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北大女生包丽在亲密关系中长期遭受精神暴力和折磨不堪忍受最后自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2023年6月15日以虐待罪判处牟林翰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牟林翰已于8月8日刑满释放。然而该案件并未就此结束,其中涉及亲密关系中的精神/言语暴力引起了广泛关注。
想離婚卻被威脅恐嚇,要怎麼安全又快速離婚?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安全離婚呢?要是離婚後真的被傷害豈不是糟糕了?

結婚不想有小孩,家人一直施加壓力逼生子,怎麼辦?
這讓年輕的夫妻倆很為難,兩人感情很好,也都不太在意孩子問題,甚至也不反對領養。但家裡帶來的情緒勒索和壓力已經要吃不消了。有沒有讓家裡接受也能繼續維持婚姻的辦法?

被家暴還被提離婚,要怎樣才能不離婚或讓夫妻關係好轉?
雖然尋求法律庇護最害怕的事沒證據,但為了證據而賠上自己,真的值得嗎?就算要蒐證,也建議找人幫忙,再不然就是請家人或鄰居來當證人,千萬不要孤軍奮戰。

想遠離恐怖情人,除了跟騷法和保護令,還要這樣做!
其實沒必要想得那麼悲觀,要分手還是有方法的。沒有人一找錯對象就注定該以這種方式過完一生,只要掌握好分手方式、分手節奏,就不怕沒有分不開的恐怖情人。

想幫女兒擺脫恐怖情人老公?千萬要注意「這件事」!
以前的父母時常煩惱女兒到了一個年紀都還不結婚,萬一之後嫁不出去、孤老終身怎麼辦?現在則是希望女兒平安就好,如果為了結婚而挑了一個恐怖情人渣男,每天被欺負痛毆,那怎麼行?

離婚後沒錢過日子,但配偶又有暴力傾向,該怎麼辦?
但無論是生活上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枕邊人有家暴傾向,都建議快點離婚不要再拖了,不要想著對方有變好或悔改的一天,家暴只有一次和無數次,趁早塊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