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三)
每年暑假,爸妈都会把陈浩接去深圳。
那天,母亲和姨妈带着他与表弟去买衣服。
他们约在一个路口碰头,母子俩先到了。正午的太阳毒辣,汗珠一滴滴从额头滚落。
等了五六分钟,姨妈还没来,两人都有些口干舌燥。
母亲从鼓鼓的钱包里抽出两块钱:“去,买两个雪糕。”
他蹦蹦跳跳地跑去,很快买了回来。
不久,姨妈赶来,满头汗,连说抱歉。
天气太热,几人商量着叫了辆出租车。到了目的地结账时,母亲随口说:“我今天没带零钱,你先帮我垫一下,等会儿还你。”
姨妈却摆摆手,声音略高:“说什么还哦,没几个钱。”
这话一出,陈浩嘴巴微张,正想说什么,母亲却扫了他一眼。他顿了顿,低头跟着下了车,没有再说话。
他父亲在本地五金厂干了十几年,天天早出晚归,连吃饭都舍不得点荤菜。
但在给他买教辅书和新文具上面,却从不含糊。
那年暑假,语文成绩比上学期掉了一些。父亲没说什么,只是从旧书堆里抽出一本《唐诗三百首》,放在桌上,语气平淡:“暑假背一遍。背下来了,以后看什么都不怕。”
说这话时,他刚下夜班回来,眼圈发青,身上还带着机油味。
陈浩没回话,他懂父亲的意思。用功,别像他一样熬在厂里
但那天晚上,他突然做了决定。
收拾了书包,把诗书塞进夹层,带了几件衣服,独自坐上了去哥哥那儿的客运车。
车窗外黑蒙蒙,路灯一路倒退。
他心里想:
反正我也不算聪明,那就早点工作,早点养活自己吧。
哥哥见他来了,虽有些吃惊,却没多问。只说:“明天带你去厂里看看。”
三天里,他跟着进车间,看人打磨、装箱、焊接。空气闷,声音硬,热浪贴在脸上。
回到住处,汗透了背。他坐着,没说话。
第三天早上,他说:“我回去吧。”
回家的那天已经很晚了。
屋里静悄悄的,客厅的灯还亮着,父亲坐在藤椅上,像等了一整夜。
见他进门,父亲微微一怔,嘴唇动了动,像要问,又没开口。
最终只说了句:“回来就好。”
说完起身点火,把凉菜重新翻热。
没人问他去哪,也没人问他为什么要走。
那次之后,《唐诗三百首》被收进了柜子的最上层,再也没被拿出来过。他也再不盼着放暑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