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尘

@tonyzeng

文明的迷航

读百年孤独有感

室温 第二章 热浪与恐龙

全球升温。热浪蔓延、用电告急、立法受阻,空气中不再有未来感,只有疲惫与忍耐。林东海在锅炉厂上夜班,家中潮湿,天花板剥落;张嘉文记录气候变化,却无法安慰女儿画中的北极熊;总理推动碳中和法案失败,只能在高原球场,看风停日落。小说以虚构国家R国为背景,却让人无从抽离。它像极了任何一个正经历气候失控、政治停滞与集体沉默的…

活着,不必高贵

人是理性的动物”——这是现代文明最深的幻觉。 我们被教导要理性思考、理性判断、理性决策,仿佛人类天生就是冷静、逻辑、自由的存在。但现实从来不是这样。我们恐惧、愤怒、冲动、服从、求生,所有这一切都先于所谓的“理性”。 那些构建在“理性人”基础上的道德体系——什么“理性选择”“自由意志”“责任伦理”——不过是文明给自己画出的假面。在纸上推演逻辑没错,但…

R

R国是一个极好的国家。 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好像没有人说得清楚。地图上是有的,卫星图像也是有的,但每个人描述它的位置时,总带着些含糊:仿佛它不属于任何明确的板块,也不参与什么具体的冲突。它就在那里,温和地存在着。 所有现代国家该有的美德,它几乎都有——法治、秩序、教育、医疗、稳定增长的经济和温吞的媒体。城市非常整洁,街道一…

我们就往东走了

我问他们:你们活着,有什么意义? 他们停下手里的活儿,有的人看我,有的人没抬头。火光在他们脸上跳动。 我又问了一遍,声音低一点。风吹过来,我有点冷。 他们说: 我们今天打到了一头鹿,血溅在手上,热的,眼睛里有风。孩子们围着肉跳了舞,吃得嘴角都是油。 我们教孩子认天上的星,他记住了那颗最亮的,那是猎人死后走的路,祖先的灯。 我们今晚围着…

室温 第一章 正常生活

全球升温。热浪蔓延、用电告急、立法受阻,空气中不再有未来感,只有疲惫与忍耐。林东海在锅炉厂上夜班,家中潮湿,天花板剥落;张嘉文记录气候变化,却无法安慰女儿画中的北极熊;总理推动碳中和法案失败,只能在高原球场,看风停日落。小说以虚构国家R国为背景,却让人无从抽离。它像极了任何一个正经历气候失控、政治停滞与集体沉默的…

沉默的大多数(自序)

有些人,一生都没喊出过“我是谁”。 他们的信念,不写在横幅上,不挂在口号里,而是藏进了一碗热饭、一通晚归的电话、一场小吵架后的沉默。他们没有资格退场,也没有舞台登场。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地活着,尽量不伤人,也尽量不变形。 在一个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系统张力中,一个普通的中国底层男人,缓慢地、无声地挣扎。他不高声疾呼,不冲撞体制,也…

沉默的大多数(十)

几年过去,他还没结婚。 父母渐渐急了起来。最开始只是委婉地提一句:“你也不小了,可以考虑考虑了。”起初他只是答:“还没遇到合适的。” 后来,表哥表姐、堂哥堂姐陆续也发来消息,语气里多半是关心,但话题总绕不开他的婚事。他也都只是淡淡回一句:“还没遇到合适的。” 父母顺着他的回话劝几句,渐渐话里话外流露出更多担忧。 一次吃饭,母亲低声跟父…

沉默的大多数(九)

下午最后一节是数学自习课,风吹得教室卷子角一翘一翘的。前排有几个男生在翻前天的试题,女生低声说笑,坐姿松散。 陈浩坐在讲台边批作业,偶尔抬头。 后排的李泽趴在桌上,一直没换姿势。 他还在做那张练习卷,别人做完三四题,他还在算第一题。 草稿纸上写了很多东西,又擦掉重写,看得出是很用心在算的。练习卷边角起了毛,有的地方涂改…

沉默的大多数(八)

中午,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暖光落在办公桌上,像积了一层薄薄的余温。陈浩低头批改作业,笔尖在纸面上轻轻滑动,沙沙作响。 门轻轻被推开,一股旧式香皂的气息悄然飘进。他抬头,是她。 “陈老师,上次你教的那个高三学生,你还有联系吗?” 他手一顿,抬头,又很快偏开视线,眼神落在头顶那盏吊灯上,声音略快地说:“没有啊。” 她走过来,在他对面坐下。阳光…

沉默的大多数(七)

李夕喜欢发朋友圈,晒路边流浪的狗,晒食堂的豆腐脑,晒阳台上歪着晾晒的印花衬衫。 照片总有些歪斜,配字也不讲究,什么“今天天气不错啊”或“啊啊啊吃到第六颗糖了!”—— 琐碎随意,却不知为何,他每条几乎都看。 不评论,不点赞。 他通常在宿舍熄灯后,独自躺在床上,翻开李夕的主页。 点进主页的动作,熟练得像翻一本旧书。 他甚至大概知道李然更新的…

沉默的大多数(六)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过得飞快。 九月初,他背着行李来到这所大学。校园很大,宿舍有点旧,热得像蒸笼。第二天一早就开始军训。 军训第三天,陈浩快撑不住了。 他站在队尾,阳光像一块烙铁贴在后背,皮肤泛红,汗顺着脖子往下流,腿有些发软。教官在前头喊口令,他跟不上,动作总慢半拍。 “你是不是没睡醒?” 教官吼了几次。 他低着头,没吭声,指甲抠着裤…

沉默的大多数(五)

那次晚自习快结束时,张合上书,说:“走,帮个人。” 陈浩没听清,他已经拎着校服外套出了门。陈浩迟了两秒,还是跟了上去。 操场北门外,巷子没灯。三个男生把一个人逼在墙角,影子拉得老长。张冲上去,没废话,一串脏话出口,拳头先落。 陈浩站在暗处,手攥得发紧。拳头砸肉的闷响混着粗喘,一肘扫在他肩上,火辣直窜耳根,他只退了一步。 很快,人群散了。张鼻…

沉默的大多数(四)

陈浩第一次见到张,是在教学楼后面的小卖部。 张靠着墙,啃着一根冰棒,身后贴着一张“严禁吸烟”的红色告示。他站得散漫,像个被丢在那里的人。旁边有老师路过,他没动,眼神往边上一偏,既不看人,也像是不打算让人看见他。 后来,他们在中午的空隙碰到过几次。有回陈浩忘了带饭卡,站在食堂门口等同学,低着头,不太自在。 张走过来,嘴里咬着油条…

沉默的大多数(三)

每年暑假,爸妈都会把陈浩接去深圳。 那天,母亲和姨妈带着他与表弟去买衣服。他们约在一个路口碰头,母子俩先到了。正午的太阳毒辣,汗珠一滴滴从额头滚落。等了五六分钟,姨妈还没来,两人都有些口干舌燥。 母亲从鼓鼓的钱包里抽出两块钱:“去,买两个雪糕。”他蹦蹦跳跳地跑去,很快买了回来。 不久,姨妈赶来,满头汗,连说抱歉。 天气太热,几人商量…

沉默的大多数(二)

夏夜闷热,邻居们常在一户人家门前的水泥地上纳凉。 每人手里一把扇子,一边赶蚊子,一边摇出阵阵风声。陈浩从不拿,奶奶总在他身边,替他扇着。 有人半躺在竹编凉床上,有人搬了小凳,安静坐着。 天上的月亮亮得发白,月光清冷,把每个人的脸照得分明。 陈浩喜欢坐在凉床边,身子微微缩着。 有次,堂哥挤过来,胳膊搭在他肩上,笑着捏住他的鼻子:“你…

沉默的大多数(一)

旨在讨论一个内向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情感的表达

工业文明—通往灭绝之路(六)

“人类的悲剧,从不是拥有欲望,而是从未为欲望设限。”

工业文明-通往灭绝之路(五)

“自由不在于任性选择,而在于自愿服从理性所揭示的应然。”

工业文明-通往灭绝之路(四)

“市场经济的问题,不在于它‘失效’,而在于它‘过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