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自序)
IPFS
有些人,一生都没喊出过“我是谁”。
他们的信念,不写在横幅上,不挂在口号里,而是藏进了一碗热饭、一通晚归的电话、一场小吵架后的沉默。他们没有资格退场,也没有舞台登场。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地活着,尽量不伤人,也尽量不变形。
在一个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系统张力中,一个普通的中国底层男人,缓慢地、无声地挣扎。他不高声疾呼,不冲撞体制,也从未真正赢过。但在家庭的缝隙、单位的灰墙、文化的惯性与个人的渺小之间,他用尽全力,维系着一点内心秩序。
他不是反抗者,也不是牺牲者。他只是一个不愿彻底让步的人。
这本书,用片段式结构勾勒那些“微弱的选择”——退让、坚持、沉默、犹豫——那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动作,日积月累,慢慢塑造出一个人的灵魂风骨。
这不是一部英雄主义的作品。它关于的是,普通人如何在无声中守住善良;不是为了呐喊,而是写给那些始终低声,却从未低头的人。
有时候我们以为,“善良”是一种选择。但对某些人而言,它不是选择,而是一种不愿被改变的本能。他们并非天生坚强,只是太清楚——如果再退一步,就连自己是谁都要忘了。
我写这本书,不是为了制造对抗的声音,而是想记录一种更深的、悄无声息的挣扎:不是冲破体制的喧哗,而是在伦理的模糊地带,如何默默守住自己。
也许结局并不轰烈,改变也不显眼,但那一点点没有让步的心意,是这个故事真正的意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