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书|被过度期待的人:燃烧自我的故事 · 第二天

沉默的大多数(二)

曾浩
·
·
IPFS

夏夜闷热,邻居们常在一户人家门前的水泥地上纳凉。

每人手里一把扇子,一边赶蚊子,一边摇出阵阵风声。陈浩从不拿,奶奶总在他身边,替他扇着。

有人半躺在竹编凉床上,有人搬了小凳,安静坐着。

天上的月亮亮得发白,月光清冷,把每个人的脸照得分明。

陈浩喜欢坐在凉床边,身子微微缩着。

有次,堂哥挤过来,胳膊搭在他肩上,笑着捏住他的鼻子:“你这鼻子,像不像猪八戒?”

一片笑声跟着响起。

有长辈劝:“你别老惹他。”

又有人笑着说:“耳垂大,有福气,像个小佛祖。”

陈浩咧嘴笑了笑,眼神却有些躲闪,没说话,只是低头揉了揉鼻子。

笑声渐散,他悄悄溜回屋,开了台灯,对着镜子看了很久。

自此之后,每当有人说他“长得像谁谁谁”,陈浩眼里都会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随即避开视线,像怕被撞破什么秘密。

在公共场合,他习惯把帽檐压低,或拉高衣领,仿佛给自己罩上一层保护膜。有人无意笑出声,他就会突然觉得脸颊发烫,动作僵硬,好像被当场点名。

每天早上洗脸,他总止不住多看镜子一眼。光线好的时候,头发顺了些,他会停顿片刻,轻轻抿嘴,微微挑眉,像刚认可自己一点;可下一秒,又匆匆拿毛巾遮住脸,仿佛被人撞见,羞得慌张。

这种自我安慰一到学校就碎了。只要那个面容清秀、待人和气的班长在他旁边,他就会不自觉放慢脚步,悄悄挪开半步。尽管班长从不冷淡他,偶尔还帮他递本子。却使得他离得更远了。

有一次体育课,老师把全班分组练原地踏步,并说表现好的小组要表扬。

陈浩在第二组,动作总慢半拍,频频出错,拉低了小组分数,最后组里没拿名次。

老师没责怪他,只叫他单独示范动作。

陈浩站在队伍前,脸涨得通红,手指死死攥住裤缝,不敢抬头。

“原地踏步——走!”老师口令一下,他迈左脚时左手也甩了出去,节奏瞬间错乱。

老师喊:“左脚右手!”他越想配合,越不协调,动作僵硬。

队伍里先是几声窃笑,很快笑声扩散。

不知从哪滚来个空玻璃瓶,咚咚的滚到他脚边。他下意识踢开,却撞墙弹回,在地上转了几圈才停。

笑声更大。老师喝道:“笑什么!”笑声戛然而止。

陈浩脸红得发紫,眼眶湿润,几乎要哭,但没人留意他的难堪。他机械地重复错误动作,像坏掉的钟表。

那个玻璃瓶是哪里来的,他也许永远不会知道。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