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四)
陈浩第一次见到张,是在教学楼后面的小卖部。
张靠着墙,啃着一根冰棒,身后贴着一张“严禁吸烟”的红色告示。他站得散漫,像个被丢在那里的人。旁边有老师路过,他没动,眼神往边上一偏,既不看人,也像是不打算让人看见他。
后来,他们在中午的空隙碰到过几次。有回陈浩忘了带饭卡,站在食堂门口等同学,低着头,不太自在。
张走过来,嘴里咬着油条,边走边说:“那粥跟水差不多,别喝。”
语气不轻不重,像是对熟人说句无所谓的话。
陈浩没回,只是轻轻点了下头。
再往后,一次自习课,有人拿扫帚敲他桌腿,说他板着脸,扫人兴致。陈浩没理,只把椅子往外挪了点,动作不大。
张坐在后排,抬眼看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那人突然过来说之前都是误会,以后都是哥们,陈浩没说话。
那天下午放学,张从他身边走过,低声说:“下次凳子直接摔他脚上。”
陈浩抬头看了他一眼,没作声。
张把手插回裤袋,走了几步,又停下回头:“不说话挺好,清净。”
从此他两偶尔一道走路,谁都不催谁。有时张说话,他只听着,不回嘴;有时他停下,张也会慢下来,不问缘由。
有一天,张翘了晚自习,回来时顺手丢给他一包辣条,说:“吃,别问哪来的。”
陈浩接过,确实没问。
有次放学回家。
太阳很大,天光像一块烫人的白布罩在头顶,风也没有。
他走得很慢,书包像挂在身上的一袋石头,跟他瘦小的身材完全不匹配。
平时这个时候,他会花五块钱坐摩托回家,但那天兜里的钱已经花完了。
他不太敢抬头,也说不清自己还要走多久才能到家门口。
鞋底磨在柏油路面上,发出一下一下拖拽似的响声。
身后突然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一辆旧摩托缓缓在他身边停下。
骑车的是个戴草帽的大叔,摩托车后座上绑着一包水泥,袋子已经蹭得灰白。
大叔转头看了他一眼,随口问道:“走得这么慢,回家啊?”
他嗯了一声,抬手大致指了指前方。
大叔顺着方向看了看,说:“走,正好顺路,上来吧。”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爬上了摩托后座。
后座有些不稳,他双手攥着书包肩带,后背被晒得发烫。
摩托启动,风呼地从耳边掠过,书包一下子不沉了,整个人像也轻了一些。
他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只盯着大叔背上那块褪色的标志。
阳光下,那块标志晃来晃去,像老电影胶片上跳动的光斑。
到一个路口时候,他跟大叔说道在这把我放下就行了,大叔顺手帮他扶了扶书包:
他轻轻点了点头,小声说了句“谢谢”,声音有点虚,像被风吹散了。
摩托慢慢启动,轰鸣着远去了,尾气在阳光下晃了一阵,很快就散了。
他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才继续拐向了另一条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