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組化創作思維與邏輯:VCV Rack 的優與劣 — 小灰

小灰所屬的團隊從2023年開始舉辦展演活動,主要專注於環境音樂和合成器演出。在舉辦了幾場純演出活動後,他們開始推出 Test Project 系列活動,在展演中增加交流環節,讓觀眾有機會與表演者溝通,了解創作背後的邏輯思維。
隨著教育推廣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小灰的團隊陸續與台藝大、亞洲大學合作舉辦工作坊,同時也在潮電 Bar&RecordStore 定期舉辦小型合成器演出。
傳統的創作方式
在這次的分享中,小灰分享了他從傳統 DAW 創作轉向模組合成器的心路歷程。過去,他習慣採用線性思維創作,需要事先在腦中構思整首歌的架構,然後一軌一軌地製作。多數時候的流程是先從鼓組開始,接著加入 lead 旋律,再彈奏 pad 和弦,這種方式雖然適合旋律線型的音樂創作,但需要大量的 MIDI 編輯工作,包括調整 vibration、swing 和力道等細節。
為了打破大眾對電子音樂的刻板印象,小灰特別選擇用德布西的《月光曲》作為開場示範。他指出,一般人看到合成器或電子音樂時,往往認為只能製作「很硬」的電子音樂,或者是固定 pattern 的重複性音樂。但在模組合成器的世界裡,創作的可能性是無限的,甚至可以重新詮釋古典音樂作品。
使用VCV Rack 後的改變
小灰接著說明,模組合成器採用非線性的創作方式,一切都跟 control votage 有關,電壓輸入跟輸出。小灰說明,可以把 control votage 想成一座橋,是改變模組世界的語言。無論是改變音高、改變開關的速度、改變整首歌的快慢、然後甚至改變它的相位,一切的一切都跟電壓有關係。
小灰生動地比喻說,這就是為什麼叫做電子音樂,因為真的與電有密切關係。透過 CV Source 提供各種不同的隨機訊號,創作者可以讓多個模組互相牽制,創造出非常豐富且有機的音樂變化。小灰形容這種創作方式就像是「讓機器們去模仿人類的情緒」,透過各種隨機化的 CV Source 為音樂注入不同的情緒色彩。
接著談到 VCV Rack 的優點,小灰特別強調,他開源且免費的特性,降低了創作門檻。軟體擁有超過 2,000 個免費模組,涵蓋不同的開發商和品牌,創作者可以自由組合使用。加上視覺化的介面讓操作變得直觀,所有的連線和訊號流程都能清楚看見。
使用 VCV Rack 的優與劣
VCV Rack 的高度整合性也是一大優勢,可以與 TouchDesigner 等軟體連動。此外,VCV Rack 具備完善的存檔功能,讓創作者不用擔心意外遺失 patch 設定。
然而 VCV Rack 也有其挑戰。介面對初學者來說不夠親民,但小灰表示在座如果都是新媒體或程式背景的人來說應該能較快上手。此外,VCV Rack 對硬體也有一定要求,以 Mac 來說建議 RAM 要 16 GB 以上會較為順暢。此外,軟體操作缺乏實體合成器的觸感,因此小灰建議在現場演出時搭配 MIDI pad 使用。
最重要的是,如果要購買實體模組合成器,成本相當高昂。小灰舉例說明,一小顆 Arc Lighter 就要一萬塊,VCA 放大器約五六千元。小灰分享,自己也在慢慢購買的過程中,而通常是免費的軟體使用得慣,才會考慮購買實體合成器。
對於想要學習 VCV Rack 的人,小灰建議從模仿開始。他提及,Patch Storage 網站提供了超過 8,000 個免費的 patch 分享,初學者可以下載這些 patch 來研究別人的創作邏輯。他認為,一抓到這個邏輯,就會很好去 patch 其他剩下的東西。

教育推廣與展演
目前小灰的團隊持續在推廣模組合成器教育,計劃在 8 月與 BLND 合作開設 12 小時的 VCV Rack 工作坊,專注於電子音樂 patch 的製作。他們也積極參與各種藝術活動,包括 8 月 31 日和 9 月 3 日在台北藝穗節的個人錄像作品與音樂現場演出,將採用四聲道音響設計並加入觀眾互動元素。(演出資訊參考:www.facebook.com/sil...)
團隊同時提供音樂設計、互動設計和開幕活動承辦等服務,並製作以音樂、聲音藝術和新媒體藝術為主題的 Podcast 節目,希望透過多元化的方式推廣合成器文化。

結語
小灰坦言,過去使用線性軟體時,依舊創作出許多作品,也使用了非常多年。只是在接觸 VCV Rack 後,為他開啟新的大門,整體更加直觀,也因此帶來許多互動交流機會。他強調,一旦掌握到操作的邏輯,其實使用上並不難。在工作坊中,他們也曾經開放現場 jam,激盪出精彩的火花。八月九月的展演,小灰也誠摯邀請在場觀眾有興趣可以前往。

CMG 創意媒體聚#26 預計於 9 月 4 日登場,報名由此去:lu.ma/5iqcs3hh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