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醉心迷》線上讀書會:個體意志和自由選擇
⏺︎ 主講:陸思良|《紙醉心迷》作者
⏺︎ 時間:2025/10/25(六)14:30
⏺︎ 活動連結:https://calendar.app.google/EVpfqhx7z7AWrKai7
⏺︎ 線上會場傳送門: Meet - kgr-oohk-kyv
⏺︎ Accupass: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10130846279765782000
為何想與讀者們談起「個體意志和自由選擇」?
是因為《紙醉心迷》的小標,開宗明義寫著:書寫一九八○年代中國家庭,喪失個體生存意志的社會群體。而這段話是摘自陸思良老師的導讀,想藉活動邀請陸老師談談「喪失個體生存意志的群體」。
「個體生存意志」直接牽涉到「自由」的問題。陸思良相信,對於當今時代絕大多數的臺灣民眾來說,每一位獨立的個人擁有自由及其相應的權利,是與生俱來、不言而喻的,如同自然呼吸的空氣。但要如何深入了解《紙醉心迷》所描述的中國社會與文革後的時空——那些依然「喪失個體生存意志的社會群體」?
這難免會有點「格格不入」。陸思良將以自身的經驗為例,來展開討論……
⏺︎ 個體的自由選擇與「廣闊天地」的上山下鄉運動
「廣闊天地」是當年正統宣傳的流行提法,用以鼓勵大量的知識青年去到農村,施展所謂的雄偉抱負。
這些背景與《紙醉心迷》的第一個故事「遺產」中,阿哥陶思會選擇有極高的相關性。為何陶思會不願意「挪窩」參加首屆高考?陶思會在顧慮什麼?
⏺︎ 專制制度僵化的思想與控制個人意識
被專制制度所長期統治管制的群體中,有些人(甚至包括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居然會非但喪失了反抗和不認同的意願,還會本末倒置地對那樣的日子充滿懷念之情。
興許是專制制度嚴厲控制,主導著人們的思想意識。
▐ 陸思良
中國恢復高考後上海交通大學首屆學士,畢業後繼續讀相關碩士學位,曾留校任助教、講師。而後以技術移民身分移居新加坡,在半導體公司任職。一九九四年開始在新加坡發表文章,在移民二十餘年後決定全職寫作。
二〇二二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大日子套小日子》,美國南方出版,曾入圍二〇二四年新加坡文學獎最佳首部作品。
二〇二四年出版散文集《雙子星》,臺灣秀威出版,獲選新加坡《聯合早報》:早報書選二〇二四。
更多關於《紙醉心迷》:《紙醉心迷》導讀與訪談
於各大通路、獨立書店與爾思官網皆可購入《紙醉心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