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記

司湜
·
·
IPFS
·

基於身體狀況,從去年底起,便督促自己進行固定每週兩至三次的中強度鍛鍊,比如肌耐力運動、瑜伽、有氧舞蹈等,此外,為了「陪公子練武」,還要抽空學習外語,近幾個月也開始練起鋼琴。於是,本來緊絀的寫作和閱讀時間便更形緊絀。是的,朋友們,以前我是見縫插針,現在是插針的縫都沒有了,碎片化時間已碎成了渣。

雖然運動鍛鍊很艱苦,會流汗、會有酸楚,但還算比較容易堅持,因為只要人出現便可以;但就學習來說,出人之餘更要奉上心力,事前得預習,事後得重溫,學習期間要記筆記,要有堅定的信念、長久的實踐,學琴尤甚。學過樂器的朋友都知道,那是一門「焚燒」光陰、反復熬練的技能愛好,不透過長時間練習,不能印證真章。有句話,說得很到位,「如果沒有天賦,那就一直重複」,這也是我對學琴的一種感悟。如果僥倖彈對了,「我亦無他,唯手熟爾」。

以往曾有過兩段學琴的日子,但當時上學有上學的負擔,上班有上班的忙碌,於是都中途放棄了。如今再次翻開琴譜,主要是因為女兒也開始學琴。我想陪她一同走過這段刻苦習練之路,想她有一個「笨拙」的參照物可以參照,自覺彈得不好時也不至指責自己真太差,想她把母親練琴的畫面刻在腦中,明白人生有所堅持便有所收穫,日後大家都「手熟」了,來個四手聯彈也不無可能……

以前練琴,彈就一兩首歌能獻醜於人前,便算完成目標;也不喜歡古典樂章,盡彈些當代流行或自己感興趣的時代曲。琴書難買,千方百計上網搜索影視主題曲的曲譜,有些編曲很不好,自己技巧又差,指法也不對,一首下來,不倫不類,礙耳得很。當時自以為的優美,純屬自我陶醉而已。如今雖矯錯未晚,但也很艱難,每晚苦磋,到週末見老師時,仍彈奏得渾身是汗。

人大了似乎更能看清真相,要彈好一首曲子,基本功確不可少。跳級走捷徑,即使勉強過關,前方也一定有高山低谷讓你不得不跪倒。如今我不喜歡彈流行曲子,更喜歡那些短短的,如拜厄、法貝爾的指法練習。以前覺得佔據好幾頁紙的樂章才算完整、才夠動聽,如今發現其實短小也有短小的亮點,能夠在十個八個小節中講述情感與故事,流轉出細膩音韻旋律,也不能說不精彩。

年輕就是太急功近利,當時不明白「彈得一首曲子,不如彈好一段曲子」的道理,若以當時視聽尚佳、手腳利落的狀態,練指法應屬最佳時機,別說事半功倍,要事半功百倍都可以。我們總習慣在最好的當下讓最好的事情與自己錯身而過,或許這就是人生;又或許有些東西的美,有些事情的利好,沒有一定人生經歷無法洞悉。這讓我想起十多年前一首熱播的歌,那是黃偉文寫詞、陳奕演唱的《苦瓜》。

人生有些事情,大概就是如此,不到半生之際,未曾開悟開竅,是品嘗不出那味兒的。好如學琴,好如練指法。初嚐是有點苦,但苦澀中總能慢慢啖出回甘。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司湜 生長於澳門。五行缺木,命定與書紙為伍。土性,卻實際上是個水漾人。水是...... 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wilhelmin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司湜的生活小品
51 篇作品
司湜參與社區活動
45 篇作品

三日書 |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