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誤解,所以我選擇多說一點
IPFS
說得多,不是囉嗦,而是我的溫柔與專業。
腦中思緒豐富、層次很多,往往一開口,就顯得「訊息量大」。
大白話說,就是我習慣把話說完整,背景交代清楚。於是,有時太含蓄,有時太婉轉,有時又顯得囉嗦。
會這樣,或許是出自一種細心與保護。
因為,我看過、也經歷過太多場景:
「沒講清楚 → 被誤會/聽不懂 → 產生摩擦」。
那些經驗讓我明白:模糊,往往比 "太多" 還可怕。
所以我寧可多花力氣解釋,也不想讓人誤解我的想法或心意。
這份特質,成為我文字、聲音、分享裡的一種體貼與責任感。
曾經的累,現在的練習
這樣的特質,我會覺得累嗎?
以前會,現在不全然會。
以前的累,是因為常覺得他人不懂我的苦心,
甚至被說「太文謅謅」「請講重點」,
於是受傷。
後來,我開始練習說得直接一點。
有段時間,過與不及,抓不好尺度,也生出一些小摩擦。
現在不全然會累。
需要時,我能更直接,卻不再過頭;
大多時候,我仍習慣交代清楚。
有些人願意聆聽,感受到我的善意氣場,也會善意回應;
有些人沒有耐心,我就調頻、盡量直接;
若仍沒有耐心,我便不再多說。
只是,當心裡仍有掛念,難以全然放手時,
我還是會感到一絲疲累。
這是我仍在修煉自在的路上,
放手的速度,還需要再快一點。
我的心法
描述很多 → 其實是 確保理解。
細節周全 → 其實是 避免誤會。
怕別人不懂 → 其實是 我在照顧對方的理解力。
這不是不好,更不是囉嗦,
而是我的溫柔與專業。
修練筆記
我曾寫下一段話:
我說得多,
不是因為囉嗦,
而是因為在乎。
我想讓你真的懂,
而不是留下誤解的縫隙。
如今再讀,會心一笑。
並補上一句:
豐富的描述,是心裡的真實流動;
收斂的文字,是能量的清晰聚焦。
兩者相遇,就會成為一份安定的力量。
這樣的特質,我覺得也是一份禮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